不支持Flash
|
|
|
|
收藏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05:13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成都近年来载誉不少,从“幸福城市”到“国家园林城市”,再从“私车第三城”到“收藏第三城”,成都凭借其务实、多元、兼容,人性化的品质越来越受关注。细数从历史名城到现代都市的进程,一切的嬗变、扬弃与超越,既有令人欣喜的空间创新,也难免会有令人扼腕的文化流逝,多年之后,我们用什么来记录所经历的这一时代? 历朝历代不乏文字记录,但那会因修史者主观感受而失之公允。如果我们想看到成都和四川的历史面目,也许从汗牛充栋的文史典籍中可以了解一些,但最好的、最直观的传承载体还是物质,这是由于过去的时代是无法挽留的,但是物质可以备份一个时代。 就以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以及四川为例:金沙、船棺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体系,传承了神秘的巴蜀文化;杜甫草堂、望江楼为代表的诗歌文化体系,为今天把成都打造成为古蜀诗歌圣地奠定了基础;前蜀永陵和明蜀王陵为代表的古代帝王陵寝文化体系,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永陵24伎乐,昭示着成都曾是古代东方世界音乐之都的辉煌历史;刘氏庄园、陈家桅杆则真实地体现了川西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四川民居的“教科书”;青城山、鹤鸣山、青羊宫等充分证明了成都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 也许行色匆匆的现代人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心细微的世事迁移,但是作为传媒中的一分子,《成都晚报》继去年之后,今年仍不遗余力地推出《第一收藏》,凭借现代传播的渗透力来表明我们对“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这一城市”珍爱并收藏的姿态,我们搭建一个开放的共享平台,着眼为广大收藏爱好者进行正确收藏观念的引导,并推出体现历史、人文的“当代文物”。 让我们以成都特有的闲情去勾勒每一处沧桑,聆听每一声足音。但愿我们倾情推出的每一个版面,在当今成为市民的收藏投资指南,今后则成为子孙后代的备忘录,拂去岁月的尘埃,细细品味成都的前世今生。 (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