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市场憧憬千亿基金诞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9:34 京华时报
基金2007十大预言 一、基金公司股权多样化 引入真正的股权长期投资者,有利于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同时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将提高基金公司员工的积极性。 二、基金产品多样化 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阻碍了基金行业的发展,基金产品创新是基金公司和监管层都面临的挑战。 三、大行垄断销售渠道将被打破 证监会基金部销售监管处的成立有利于规范基金销售行为,中小银行将加入基金销售竞争队伍。 四、封闭式基金创新 基金公司都在为封闭式基金寻找新的出路,然后是新品种的封闭式基金问世。 五、基金公司业务扩展 2006年优秀的业绩为基金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委托理财将开闸,企业年金入市规模将膨胀。 六、QDII数量增加 华安QDII正在带领境内投资人初探境外市场,在资金走出境内的大趋势下,基金QDII数量将不再是华安独美。 七、银证保协作监管的证券投资产品将面世 协作监管,值得期待。 八、保险系基金公司诞生 股东实力决定基金公司命运。 九、基金投资更加成熟 基金业绩面临指数挑战。 十、千亿基金问世 2007年将见证基金行业的伟大成长,见证伟大基金公司的成长。 2007年 之 最利好 股权多样化 2006年堪称基金公司的股权变动之年,再加上银行系、外资系等大股东背景基金公司已占据一方,股东对基金公司治理的意义更加凸显,如何通过引入更负责任的股东来实现基金公司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成了2007年行业最大的问题。 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一直以来是基金公司最常见的股东,而在过去几年这两者自身的问题使得基金公司股权更迭频繁。解决办法之一是引入更多真正对基金公司负责任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甚至个人,也就是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从而通过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来真正为投资人负责。 基金产品多样化 2006年基金业绩史无前例的高涨在创造了巨大财富效应的同时,也为基金行业积聚了巨大的风险。改变基民过高净值增长率预期是化解上述风险的办法之一,而实现基金产品多样化则是改变基民过高预期的办法之一。 实现基金产品的多样化需要基金公司和监管层的共同努力。基金公司应该为各种投资者服务,研发更多证券市场不同投资标的基金产品;监管层则需要制定更多激励基金产品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产品创新鼓励、扶植。与此同时,在更多基金产品面世的同时,基金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发展。这样,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基金来获得相应的收益。 2007年 之 最期待 股权激励 在2006年,基金公司员工的股权激励在法规方面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这令基金公司的高管们喜出望外,2007年基金公司的员工股权激励方案或许会获得监管机构批准。 但是,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费用的盈利模式决定基金公司高管利益最大化是基金规模最大化,而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是基金收益最大化,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应该是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业务范围扩展 2006年基金公司已经在为QDII、专户理财等机构业务摩拳擦掌,嘉实总经理赵学军期待,2007年是嘉实机构业务获得大发展的一年。 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业务开拓已然完成,2007年,两者委托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能够在多大规模上实现突破?专户理财在2007年能否放开?这一切背后的关键词都是———公平交易。 2007年 之 最可能 千亿基金出现 完全可以预见,在2007年,将会有公募基金总份额超过1000亿份。百亿基金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但是业绩最好的基金将仍然是规模在30亿份左右。 大基金公司和小基金公司的业绩分化更加明显,大基金公司的成交量巨大,必然受到证券公司的欢迎,也会得到证券公司研究所更多的支持,一个对双方有利的循环开始形成。 封基出路拓宽 2007年,封闭式基金怎样更具生命力,能够走出一条多宽的道路?毕竟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只是封闭式基金的一种出路。 毫无疑问,创新的基础是自我完善,封闭式基金自身尚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折价率的问题在分红制度建立之后也许将逐渐解决,但封闭式基金如何应对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品种竞争,怎样确保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公平交易,怎样建立封闭式基金的业绩激励制度?或许,在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之后,封闭式基金的创新之路才能更宽。 在2006年度分红大潮即将到来之际,封闭式基金能否变成分红类产品?投资收益不得再投资而必须随时进行分红,有关方面开始有了这样的设计。 2007年 之 最担心 保险系基金公司诞生 2007年,虽然充满了变数,但保险系基金公司的诞生将是基金行业的一件大事。保险系基金公司成立的消息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就不绝于耳。据《第一财经日报》掌握的消息,在刚刚经历银行系基金的冲击之后,基金行业并不欢迎同样拥有深厚客户资源的保险系基金即刻进场。保险公司们打算使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兼具基金公司功能,但此设想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保险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监管基金公司。 无论如何,保险系基金的诞生将势不可挡,银行系、保险系等大机构背景基金公司的诞生将给基金行业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行业稳定因素。 主动型基金能否胜出 2006年下半年是大盘股引领的牛市,一些指数型基金,特别华夏上证50ETF、友邦华泰上证红利ETF等超越了绝大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 未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在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基金的交易对手也逐渐由个人投资者变成基金自己或其他机构。这导致市场的定价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效了。所以基金很难再挖掘出黑马股,也因此无法战胜指数。 但是也有基金公司投资人士表示,2007年股指将在震荡中缓慢向上,在这种行情下,基金公司的主动性投资管理的优势更能体现出来,至少在2007年基金不会输给指数。 2007年 之 最具有想像力 基金公司上市 在2006年的第31次基金联席会议上,有建议认为,基金公司股东不要将全部2006年的收益都用来分配,基金公司要保留部分收益,为日后上市做准备。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一个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在2007年会有基金公司上市。 银证保协作监管的证券投资产品能否面世 2007年是否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证券市场的理财产品面世?比如说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可以通过一定形式来投资证券市场,保险公司是否也可以研发投资证券市场的产品。 不可忽视的是,产品创新必须建立在制度建设和监管护航的基础之上。在金融混业愈演愈烈的当下,以证券交易品种为投资标的、由各个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投资产品能否更多面世、更有序竞争、更有效监管,关键取决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对产品发行、运营和管理等协作监管的制度能否建立。“过程会很难,但是可以实现的。”证监会人士如此寄语。 大行垄断渠道被打破 在2006年,工商银行是基金销售最大的赢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包揽了6只百亿基金。目前,一些中小银行受此鼓舞已经开始抢占基金销售蛋糕。证监会基金部新设立的销售监管处,将逐步完善和基金销售相关的法律框架,并严格监管基金销售的违规行为。 据《第一财经日报》 吴慧 刘瑛 记者:吴慧 刘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