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载走过百年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9: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燕京只用了20年时间,就跨越了世界发达国家大型啤酒集团100年才能走过的历程。是一个奇迹!”这是世界最大的啤酒饮料设备制造商、德国克朗斯总裁宫喜德对燕京啤酒集团的高度评价。

  在这个奇迹创造的历程中又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呢?

  废墟上建厂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民提着暖瓶、拎着饭盆排长队等候买散装啤酒,成为当时街头一景。燕京啤酒厂的兴建,就是为了解决京城百姓喝啤酒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所有投资项目并不是说干就能干的。围绕项目审批问题,就费了不少周折,难点在于“县办国有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办啤酒厂”的思想障碍。在严密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举一动都要纳入计划范围,“出格”的事情自然就容易不了。当时任顺义县工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后来任副县长)的王少更同志心不灰、气不馁,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一个筹备小组,四处做工作。他们成了市政府主管部门的“常客”、国家计委的“熟人”,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经过多方努力,上级终于批准项目可以上,但资金自筹。

  确立了项目,开始筹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征地问题。在当时,建一个年产两万吨以上规模的啤酒厂,需要征用不少土地。这对于人口稠密的北京郊区来说,无疑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农田,而且还要付出一笔可观的征地费。经过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决定把啤酒厂的厂址选在一个占地13公顷,且已经停产的旧砖厂的废墟上,并吸纳原砖厂职工,这样没花分文购地费就解决了建厂用地的大问题。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数十万元资金。

  土地有了,可大笔的建厂资金哪里来?根据当时有关部门测算,投资一个年产1万吨的啤酒厂需要1000万元。筹备组经过精打细算,计划第一期工程投资675万元,建成一个设计能力为年产1万吨的小型啤酒厂。可银行只同意贷款250万元,仅占整个投资的37%,资金的大头还没着落。这部分资金该如何落实?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从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积极筹措到39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8.2%,这样,建厂资金95.2%的数额陆续到位。筹备组和先遣到位的第一批啤酒厂的工人凡是自己能干的,决不请外人施工。先后完成两万平方米的土建工程。由于他们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加班施工,不仅使建厂速度提高一倍,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银行利息,而且使原计划投资额也减少了30多万元。

  科技就是生产力。燕京在起步之初,就瞄准当时在国内最先进的锥型灌露天发酵新工艺,这项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约投资近一半,而且占地少、建设工期短。燕京的建厂速度惊动了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人。1982年5月19日,国务院领导人来燕京视察,称赞说:“顺义啤酒厂的建设是多快好省的典型。”

  但是,无论从资历还是规模上来说,这个此时年产量仅有8000吨的小啤酒厂都无法在同行中论资排辈。

  小字辈变老大

  经过26年的发展,如今的燕京早已今非昔比。连续10年保持第一的销量、96亿元的总资产和152亿元的品牌价值,让当初靠640万元起家的燕京啤酒集团跃升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啤酒业老大。

  “燕京用20年走完了世界啤酒行业大型啤酒集团100年走过的路。”谈到燕京啤酒成长的秘密,董事长李福成用一句话概括说:“敢为天下先。”

  1989年,李福成走马上任燕京啤酒厂厂长。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啤酒还是紧俏商品,燕京啤酒同样是“皇帝女儿不愁嫁”,90%的产品依靠糖业烟酒公司批发。但李福成意识到,销售渠道单一并非长久之计,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扩大市场,于是开始主动拓展食品公司、中小饭店等渠道,并主动送货上门,当时就连北京胡同里都能看到燕京啤酒送货的自行车。手握烟酒专营权的北京某区烟酒公司领导因此曾对李福成大发雷霆:“你要自己卖酒,今后燕京啤酒我就一瓶不进!”

  平民化的营销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胡同战役”只打了一年,1990年燕京啤酒就跃居北京同行业之首。燕京啤酒形成一种文化、成为影响京城百姓生活的品牌,也从那时候悄悄开始了。

  走出自己的路

  但仅仅依靠京城百姓的口碑还不足以支撑燕京啤酒成为啤酒行业的领军品牌,李福成明确说,“光靠建设新的生产线,速度慢、投资大,还只是一条腿走路的思路。”只有两条腿走路,燕京的发展才不会“跛脚”。1999年,燕京啤酒南下江西收购了吉安啤酒,迈出了外埠收购的第一步。至今燕京已在北京和华中、华南、东南、西南、华东、华北收购了15家公司,形成了北京、广西、

福建、湖北、内蒙古等五大优势区域。在大本营北京,燕京牢牢地掌握着市场竞争的主动权,2005年市场占有率仍然控制在85%以上;在福建,惠泉啤酒经过两年整合,2005年啤酒产销量突破45万吨,实现利润450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67万元,增长92%;在内蒙古,包头雪鹿和赤峰两家子公司5年啤酒产销量由5万吨提高到30万吨,市场占有率接近70%。

  为了有效对外埠企业进行管理,燕京在2001年专门成立了外埠企业管理办公室,对外埠企业执行“五统一,一独立”的管理原则,即统一生产计划和工艺管理、统一原料采购、统一市场划分、统一产品定价、统一

商标管理和使用,独立经济核算。

  而这时,国际啤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而在以产品进入中国的第一波攻势遭到失败后,外资啤酒巨头转而采取擅长的资本运作方式切入中国啤酒市场,很多国内啤酒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了这些啤酒巨头控股的“外资企业”。但燕京是个例外,至今燕京也没有和任何一家外资啤酒公司有过资本层面上的合作,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一面民族品牌的旗帜。在燕京啤酒签约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签约仪式上,燕京掌舵人李福成当着全国200多家媒体的面说,他在一本国外啤酒杂志上看到一张关于中国啤酒行业的图表,只有燕京啤酒上面画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并标明一行字:“中国最大的潜在收购对象”。

  其实,燕京啤酒也曾与外资进行过接触,仅仅1994年上半年,到燕京啤酒寻求合资的外资啤酒企业和投资者就有20多拨儿。但让李福成遗憾的是,这些人一来,张口就要控股权。

  有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李福成。有一次,李福成跟新西兰一家公司的代表谈合资,外商代表问燕京啤酒在河北的市场份额是多少,李福成回答是7%~8%。外商代表说太少了,李福成说河北市场还有很多啤酒企业,如果燕京全占了别人怎么办?外商代表毫不犹豫地说:“吃掉它!”李福成当时忽然想到:“现在你不是来吃我了吗?”

  做强民族品牌是燕京更高的追求。已经不满足在国内市场领舞的燕京人把2006年产品推介会开到了法国巴黎。积极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中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知名品牌,这是燕京制定的国际市场战略规划目标,也是燕京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之一。燕京啤酒2004年初进入英国,2005年4月进入法国,当年7月又向西班牙和

意大利挺进。在进入国外市场初期,燕京啤酒着眼于提升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使燕京啤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

  如今,作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燕京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演绎新的传奇。

作者:王娅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