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长白山旅游缘何不“炒”自“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聚焦长白山旅游产业·体制创新篇(上)■本报记者张迎新

  吉林长白山作为中华十大名山、国家首批4A级景区,2005年全年游客不足50万人次,收入不足4000万元,已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著名景区;2006年接待游客竟达到7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景区收入实现1亿元,同比增加6300万元。为什么变化如此大,长白山旅游不炒自热的“奥秘”何在?本报记者就此深入到吉林省进行调查采访。

  体制之困,名山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长白山孕育着丰富的经济发展资源。经过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多年来的保护和开发,长白山的风姿和发展潜力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长白山名山效应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长白山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缓。”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王库在接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长白山区域的管理体制,涉及省林业厅直属的长白山保护局、延边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和长白县等诸多单位,形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在保护工作方面,保护局由于职责权限、资金实力所限,“有护无保”,力度不足,并且常受掣肘;在争夺利益方面各家却经常产生争议和纠纷,导致了长白山区域发展只顾眼前利益,没有统一科学的长远规划,旅游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服务设施管理混乱,造成游客“旅多游少”,严重地影响了资源保护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五个主要因素制约了长白山旅游发展。”王库说,一是发展程度不足。2005年长白山区域社会人均收入不足700美元,甚至不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是短期行为严重。由于长期体制混乱、利益驱动、政企不分,各管理方都把精力集中于旅游创收方面,规划和保护工作多年来受到忽视,经常造成事前无序开发、事后互相指责的局面。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在资源保护工作方面,由于长期存在资金缺口,保护区各管理站的站舍、瞭望塔、巡护车辆、通讯及扑火设备都十分简陋,有的车辆设备已过报废年限仍在使用,有的保护站至今没有通电通水,连冬季取暖都成问题,保护区核心区内各景点的供水均直接采用未经处理的河水。

  四是自然资源家底不清。长白山保护区的科研设施设备多年未得到添置和更新,科研手段极为落后。目前保护区的资源调查仍停留在物种数量、种群分布、种群规模等宏观数字上,基础资料、具体数据都极为匮乏,多处存在空白。

  五是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景区旅游开发没有计划、景点分散、利用率低、旅游线路不合理,景区管理十分混乱,导游、车辆成分复杂,交通拥挤不堪,脏、乱、差现象普遍,游客反应强烈。

  体制之变,长白山将迎来空前发展

  “由于体制因素,长白山的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长白山管委会主任石国祥说,吉林省委、省政府对理顺长白山管理体制,一直以来给予高度重视,吉林省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曾多次调研并提出过多种方案。

  经过反复论证,在2005年6月29日召开的第7次吉林省委常委会上,决定成立“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副厅级建制,实行对长白山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并以吉政发[2005]19号、吉政函[2005]129号文件,授权长白山管委会14项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确定了长白山管委会的区划和机构建制。规划管辖区域面积约为6718平方公里。

  2006年7月19日,吉林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和职能权限的意见》,正式调整“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正厅级派出机构,代表省政府依法对管理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以及森林、草原、水流、山岭、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省政府授予长白山管委会具有相当于市州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并重点支持长白山管委会管理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石国祥指出,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于长白山管理体制的调整力度,在全国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其机构规格之高,职责权限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在吉林省历史上开创了先例。

  2006年1月22日,长白山管委会正式举行揭牌仪式,长白山区域的保护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对于加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加快发展吉林省旅游优势产业,促进长白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长白山各项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空前发展的春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