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金融改革:模仿中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23:31 中国产经新闻

  文/郑言成

  回顾五年改革历程,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平均不良贷款率从五年前的25.4%降到了目前的约7.8%,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以工行、建行、中行等为主的国有银行内部基本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已取得“形似”成果。但笔者认为,在从“形似”追求“神似”过程中,我国银行更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银行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同的国家银行运营体系都与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不开。同是发达国家,英美注重外部制约机制,强调董事会的作用,德日国家则更注重企业内部制约机制而推行监事会制度。德日之所以选择监事会制度,是出于两国资本市场并不发达的实际。

  就我国在银行业内部同时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来看,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问题是这种创新是否立足于中国银行业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这两种制度并存到底能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成效,现在评论还为时过早。就单个制度在银行业运行情况来说,也仍然存在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创新的问题。

  只机械地模仿,不结合实际创新,永远得不到提高,甚至有沦为邯郸学步的危险。

  当然,我们所说的创新是结合实际的创新,而不是盲目创新。而且创新也有个渐进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关于国计民生,涉及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更需要考量我们的耐心与智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破产的伦敦巴林银行破产案中,我们应该得到启示,不切实际盲目创新不仅不能带来效益,反而可能带来风险。

  尽管我国目前全面开放银行市场,但从外资银行进入拉美地区的情况看,外资银行从进入到被民众接受一般需要5至8年的时间,因此中资银行在模仿中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创新,中资银行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提高自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