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浙商资本的河北攻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9:0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赵志国)

  即将成立的河北浙江省商会对在冀的30多万浙籍商人来说意义重大,这些喜欢抱团的浙江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单个城市里取得的商业成就,他们有更大的抱负,要把商业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里。

  提示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仅在河北省会石家庄经商的浙江商人已达16万之众,而其麾下的企业,每年的经营额高达300亿元,上缴税费和以慈善方式回报社会达30多亿元,安排就业近10万人。而其在全省贡献恐怕也将以几何倍数增长;

  物流、商贸、房地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河北的诸多行业中,浙商的资本及份额都举足轻重。更让人不可忽视的是,浙商及其资本正更加密集更加敏锐地进入河北,激活着这里的角角落落……

  浙商创富河北

  没有人能准确地统计出在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浙江商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沿街叫卖的货郎小贩,到如今的巨商大贾、商业精英,不过20多年的时间,城市里浙商群体的影响正在变得无处不在,在河北的各个城市里,超过30万名浙江商人在河北商界已经拥有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第一拨温州商人来到石家庄,从事的大多是摆地摊、配眼镜这样的小生意。在经过艰苦的创业之后,他们在石家庄扎下了脚跟。”有“石家庄温商第一人”之称的黄建厅,对温州人的创业经历有着许多感慨。那个时代的温州商人,都是凭着自己的辛勤和执着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挖到了商人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据估计,如今在石经商的浙江商人已达到16万人之多,他们涉足的领域也早已不再是20多年前的小百货、开发廊、弹棉花、摆地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他们不仅在石家庄站稳了脚跟,而且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浙商金绍平在南花园步行街投资39亿元建设的金世界商业步行街项目,将成为石家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石家庄浙南商会会长黄建厅投资的华北鞋城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浙商李虹投资20亿元,要在省城北部打造占地1800亩的“江南新城”。除此之外,像花中锦、新源发小商品市场、江信商城、华北灯具城、青年街市场改造等商业项目的投资方均为浙商。据不完全统计,16万在石浙商麾下的企业每年的经营额高达300亿元,年上缴税费和以慈善方式回报社会30多亿元,安排就业近10万人。

  无可否认的是,正是第一代温州商人在石家庄的创业成功,才有了无数的后来者,在这些后来者中,许多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河北省内的其他城市。

  20多年前,几个温州人挑着扁担来到唐山,他们从沿街叫卖纽扣和眼镜开始,发展到现在经营服装、鞋帽、机电设备、五金百货、黄金珠宝、美容美发用品,横跨了十几个行业。2002年,他们成立了唐山市首家异地民间商会———温州商会,从“孤军”奋战发展到“军团”协作。刚刚当选为第二届温州商会会长的朱建华说,目前温州人在唐山开办的企业总资产已接近10亿元,年利税超过3亿元。在唐山的轻工贸易、五金、箱包等多个行业,温州资本都占据绝对优势。

  与大多数温商一样,朱建华有着艰辛的创业经历,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如今,事业有成的朱建华创办了唐山翰元资产物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唐山市中小企业的改制和并购,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目前已投资5000多万元参与企业改制和改造,解决了当地改制企业职工的安置和债务问题。

  2004年,时任唐山温州商会会长的庄玉龙,斥资1.2亿元对唐山华岩南路进行旧城改造,准备打造一条“京东第一商业步行街”,一时在唐山引起不小的轰动。最近,庄玉龙又带领许多在唐山的温州老板考察了曹妃甸,准备“在曹妃甸的建设中有所作为。”

  邯郸温州商会会长、康奈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正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在邯郸打工或创业的温州人约有11000人,经营企业近700户,每年在邯经营总额达30亿元,上缴税收近3000万元。“现在温州人在邯郸从事较有影响的行业主要是钢铁、物流、步行街开发和商业零售。”

  在秦皇岛,温商民营企业近几年来的投资已经达到8亿多元,人数超过3000人。温商经营的项目从以前的灯具、眼镜、服装鞋帽一直发展到现在涉足机电泵阀、五金百货等十多个领域,并出现了一批诸如王斌眼镜、天正电气、炜煜灯饰、庄吉集团等在当地比较有影响的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有100多家。

  省工商联会长韩葆珍对于浙商在河北的成就曾有高度的评价,“我感觉浙商给人的印象是勤劳、朴实,而且非常有闯劲,他们对河北这些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可以说,有相当一批的河北民营企业是被浙江商人带动起来的。”

  异乡的创业艰辛

  在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创业的不易,石家庄市浙南商会秘书长王建兴为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几个创业故事。

  对于许多河北人来说,温州鞋称得上家喻户晓。但是,要使温州皮鞋在北方的农村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对温州商家还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开发农村市场,“澳伦”鞋业的老总倪忠杰,曾在1999年驾车到保定、邯郸、衡水、邢台等地的主要郊县考察市场。那段日子,他平均一天要走五六个县(市、区),主动找经销商洽谈业务,还帮助他们挑选合适的铺位。后来,倪忠杰回忆说:“当初我们晚上住在20元一夜的乡村小旅馆里,房间连门闩都没有。温州人吃得了苦,1000元一夜的星级宾馆能住,20元一夜的小店也能睡,即使是打地铺也无所谓。”那一次,他连续在外跑了一个半月左右,行程3万多公里。这之后,他在河北省内的100多个县城开设了专卖店,成功打开了农村市场。

  浙江商会呼之欲出

  据记者了解,目前河北省内的浙商主要集中在石家庄、邯郸、唐山、秦皇岛和沧州5个城市,从2000年以来,浙商在这5个城市都相继成立了温州商会,温州商帮的巨大影响力和集聚效应使得温州商人受益不少,而在这一基础上,将5个地方商会的力量聚合到一起,组建一个全新的浙江商会,也逐渐成为商会领袖们的共识。

  而在河北省浙江商会的筹备过程中,石家庄浙南商会和黄建厅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邯郸市温州商会会长马正阳告诉记者,“黄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对浙江商会的促成贡献最大,也是首任会长的最佳人选。”

  作为浙江商会的主管部门,省委统战部工商经济处处长付辉东认为,成立一个全省性的浙江商会还有一个现实的需要,“因为全国已有不少省份都成立了浙江商会,而河北没有,都要靠各市的温州商会来和外省同行进行交流,这种地位上的不对等也会给一些招商引资、贸易往来带来不便。”

  对于未来商会的前景,许多浙商都表示相当乐观,“它和现在各市的温州商会互不干扰,最重要的是会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资源共享,在以后的投资、经贸合作方面会有一种良性的促进。”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成立全省性的浙江商会也与浙商的“产业升级”形成默契配合,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温商经营的行业正在从原来单一的服装、鞋类,向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器机电、通讯产品、餐饮娱乐等行业迅速拓展,许多人都在面临产业转型或升级的挑战,对于融资能力天生就有局限性的浙商来说,传统的抱团战术使他们成功应对了市场经济初期的“创业瓶颈”,现在,新商会的成立,将使这些浙商能够聚集起强大的资本来进入其他行业“掘金”,将商人的智慧发挥到极致成为浙商这一当代中国最独特商帮的真实写照。

  链接:浙商成功的六大要素

  (本报记者:赵志国)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浙商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有许多共性的。

  第一,浙商是被闭塞和贫穷的环境逼出来的。

  第二,浙商善于学习、忍受与吃苦。当年的浙商没人看得起,甚至是刁难排斥。但是浙商可以忍受,为了自身的事业,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忍受。

  第三,无路可走,从小生意做起。虽然浙江没有大工业,但是浙江把小生意做到了极致。比如做纽扣,有几万个品种,而一个小小的纽扣的利润,几厘钱不到,却可以做到这个地步。

  第四,浙商做生意从来没有定式,怎么挣钱怎么做。

  第五,市场在外,主动开拓。浙商进入外地市场一般首先使用点状出击的方法。比如,做了一麻袋鞋子,拿到河北去卖,一下就可以卖掉了,卖了以后,下次再拿更多的来卖。最后,在河北摆摊做小市场,就是最早的市场起步。接下来,发现从浙江倒卖过来太累,就前店后厂的做。有一个说法,没有浙江人的地方是不可能成市场的。

  第六,抱团联合出击。有人说,“现在温州最大的领导是谁呢?绝对不是温州市市长,而是温州商会的总会长。”温州商会的总会长在温州地区有一定的威信,因为温州很多的老板是政协代表和人大代表,而这些企业家的代表是温州商会会长。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发挥了它的作用。全国绝大部分的地级市都有温州商会、杭州商会、宁波商会等。浙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团结。

  [新闻检索]

  唐山重建三十年,万名温商奉献多

  《温州日报》2006年09月21日

  温商秦皇岛“钻劲”十足

  《温州日报》2006年10月14日

  全国温州商会年会在石家庄召开引来温商10亿巨资

  《温州日报》2006年11月7日

  物流业成为温商投资新热点

  《经济参考报》2006年8月3日

  温商邯郸屡创第一

  《温州日报》2006年09月26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