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执法第一现场证据搜集的方法及注意要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6: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证据搜集是执法办案的基础性工作。由于行政执法证据搜集措施的局限性,致使证据搜集工作成为整个办案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抓好第一现场原始证据的搜集工作,要充分利用进入第一现场的有利时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做全原始证据搜集工作。在执法实践中,要运用两个方法,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个方法是系统搜集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证据搜集方法。根据案件性质,运用联系观点,将与案件相关的企业各有关部门勾画出网络图,标出关键部门,做到检查前心中有数。检查实施中,对各部门不能平均用力,在兼顾检查工作面的同时,要结合执法意图,突出对重点部门的检查力度,以期获得较全面、更有效的办案证据。在运用系统搜集法搜集证据时,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以免获取的证据既不成链,也不成环,造成后期办案工作被动。

  第二个方法是顺藤摸瓜法。根据已经掌握的初步证据,运用联系观点,突出检查主线,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对企业的相关部门依次进行检查,边检查边分析,及时修正检查链,以期获得更真实、更有效的原始证据。运用顺藤摸瓜法搜集证据,在未取得关键证据前,切忌将执法意图暴露得太明显,因为这种搜集证据方法的生命力很脆弱,一旦企业拒绝或不配合,将会导致前功尽弃,影响办案工作继续进行。

  第一个要注意的要点是,养成“四快”好习惯,争取在第一现场获取更多的原始证据。四快,即手快、眼快、嘴快、腿快,第一现场,即执法人员为办案第一次进入企业时的检查现场。执法人员第一次进入现场,被检单位了解执法的意图不够明确,防范规避执法的措施尚难形成,这正是获取原始证据最好的时机,谁抓住了这个时机,就赢得了办案的主动权。因此,要切实抓住这个时机,就必须突出一个“快”字,与企业打时间差,该亲自看的必须亲自看,该亲自去的部门必须亲自去,该说话的时候必须及时解释,防止企业做背后动作,影响证据收集,阻碍执法工作。

  第二个要注意的要点是,做好事前计划与准备,以便检查者检查时游刃有余。执法人员要做有心人,事前就必须心中有数,切忌到了现场再说。首先根据案件性质,要计划好检查哪些部门,检查每个部门时的注意要点。其次要设计好尽可能多的检查及应对方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预测和准备,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被动。第三,要准备好取证所用的硬件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微型录音机等,对于不便带走或不能带走的证据要及时摄录下来,争取掌握更多的一线资料。进入第一现场不怕原始证据多,因为证据越多,将来的证据链就越牢固、越可靠,案件越容易定性。

  第三个要注意的要点是,谈话讲究艺术性,工作讲究灵活性,与被检企业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弹性关系,这是办案工作有始有终,取得积极效果的有效保证。要保持这种平衡的弹性关系,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甚为关键,如果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关系破裂,被检查者强烈抵抗,或根本不予配合,检查工作将很难进行下去,执法效果也很难体现。首先,与企业谈话要讲究艺术性,切忌就办案谈办案,讲话要大气,要将案件巧妙揉到讲话中,使得谈话就像是在上一堂课,既要给企业压力,也要给企业希望,尽量消除企业的敌对情绪;其次,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刚柔相济,增强人性化执法理念,争取企业的理解;第三,遇到复杂局面,切忌工作方式简单化,不要意气用事,要懂得轻重缓急,软硬兼施;第四,反应要快,处理问题的方式要灵活,对于防范意识较强的企业,尽量避免直接相撞,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如声东击西法、打埋伏法、迂回包围法、顺藤摸瓜法等。

  (《中国质量报》)

作者:田烈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