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公务车上路直面“绿色门槛” 本报实习生 白彦平 本报记者 丁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9:01 解放日报

  

“绿色采购”从今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单位实行,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对于环保要求,合资企业是愿不愿意做,自主品牌是能不能做,其结果必然殊途同归,就是节能环保。

  上海大众日前对外宣布,它的产品如期进入公务车“绿色采购”后续名单,拿到国家环保总局的认证证书。

  对于这家曾经笑傲公务车市场多年的合资企业而言,这一个消息似乎来得很及时。因为从今年1月1日起,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如果要采购公务车的话,一个重要前提是其所采购的车辆必须在国家“绿色采购名单”之中。

  事实上,自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去年11月底首次颁布包括公务车在内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汽车业界就反响强烈。一些公务车采购大户意外“落选”,一些自主品牌怆然失意。到底谁会成为“绿标”的最终受益者,是个别车企还是政府部门?更重要的是,这一具有巨大社会联动效应的大宗消费品,是否将引领整个政府“绿色采购”大步向前呢?

  绿色清单

  上海大众是在去年12月27日搭上公务车采购的末班车的,成为去年唯一一家进入“绿色采购”后续名单的汽车企业。

  在环保总局发布的认证证书上明确标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产品符合ISO14024:1999标准及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上海大众系列产品全部进入绿色采购名单。这无疑让这家公务车“老字号”吃下一颗定心丸。

  曾经凭借一款桑塔纳几乎包揽各省公务车销量冠军的上海大众,可谓是公务车市场的主要提供商,而在今年11月份首批公布的“绿色清单”中却意外落选,同时落选的还有多家汽车主流企业,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大为不解。其实,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又称“绿色十环”标志)认证工作早在1993年就已开展,之前却没有受到厂商们的重视。直到2006年11月底,一纸“绿色清单”出台,才让广大公务车提供商的心弦和“绿标”紧紧相扣。

  据了解,在第一批的“绿色清单”中,环保总局锁定了5家汽车厂商的9大品牌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对象,分别是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日产、思威、奥迪 A6和奥迪A4、宝来、捷达、开迪和现代。这些车型在之前均获得了中国环保标志产品认证。如今,上海大众系列产品的上榜,让名单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大。尽管这样,依然还有不少主流企业和热销车型目前尚没有入选该清单,其中也包括奇瑞、吉利、华晨等自主品牌厂家。

  而按照规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须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不按规定采购的单位,财政部门有可能拒付采购资金。同时,“绿色采购”将从今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单位实行,2008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改革风向

  对于一直以来“光打雷、不下雨”的公务车改革,“绿色清单”也许能成为一味良药。

  “政府之所以将公务车作为首选,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社会联动效应,将带动汽车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走向环保。” 汽车营销专家、上海邦德汽车学院院长陈永革称,在我国政府每年3000亿元的采购大单中,汽车采购大约占到了700亿元,有效控制这一市场对我国公务车改革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汽车的环保认证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放大效应。据了解,其环保标志产品认证不仅要求达到欧Ⅲ标准,而且还包含安全和综合油耗的考虑,甚至整个汽车产业链都要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在目前入选的各种车型中,高级车仅有奥迪A6系列和东风日产天籁系列入围。由于要达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要求,公务车采购开始向一些大排量的高级车关上大门。“部分美系车尚没能入选,可能是由于油耗方面不占优势。”陈永革这样认为,真正节能环保的车从制造、使用直到报废全过程都要达到环保标准,公务车应该提倡全面的环保概念。

  上海市汽车产业研究室主任朱君奕认为,公务车绿色采购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绿色产品要进入社会,政府采购应该首先做到,入围政府采购清单,自然也会对汽车品牌提升、产品销售带来实惠,从而影响到企业对于公务车制造的重新定位。“公务车改革,需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减少大排量的高级车进入公务车队伍。”

  “节约就是创造价值”,在推动公务车改革的过程中,环保节能的小排量汽车更能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随着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绿标”的实施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升级。

  采购之手

  一纸“绿色清单”,也是我国通过政府采购实现消费导向目标的试探。

  专家认为,政府采购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政府日常政务需要,采购到质优价廉的货物、工程和服务,而它的政策目标是在保证基本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通过执行采购政策实现其他目标,如调控经济、保护环境、扶持民族产品、支持中小企业等,这种作用的发挥,即使是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西方国家,也从不避讳。

  记者看到,在规范公务车绿色采购的同时,环保总局还推出了涉及打印机、彩电、板材、家具等其他13个行业获得中国环保标志认证的上百种产品的采购清单,目的在于“有单可依”,逐步将环境准则纳入所有政府采购之中。

  “这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公众的期望,政府在这个时间点推行绿色采购是比较合适的。”陈永革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环境。据环保总局的一项调查表明,68%的公众对环境非常关注,78.8%的公众愿意多花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政府采购对环保的支持早已是一种国际趋势,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都制定相关法律,要求优先采购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日本甚至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联合国统计署调查显示,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保标志产品。消费者的行为可以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从不避讳通过政府采购来扶持民族产业,明确规定优先考虑国内优质品牌。在我国,《政府采购法》在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之后,我国也确立相关的审查部门,在采购之前确定国内能不能生产,如果不能生产,才能采购进口产品。记得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采购政府软件,当3000万元大单全部用于购买微软软件时,就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此次公务车虽然首批清单里没有民族企业产品,但不少专家认为,清单的出台,可以促使那些不够环保的民族企业尽快环保起来。“对于环保要求,合资企业是愿不愿意做,自主品牌是能不能做,其结果必然殊途同归,就是节能环保。”

  或许在第一份“绿色清单”后,会有越来越多“绿色清单”出炉,希望政府“采购之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