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牛奶“禁鲜”新年实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5:18 杭州日报

  本报讯(实习生 廖静 记者 郭峰)一波三折的奶业“禁鲜令”从今年元旦开始执行。记者昨天走访杭城超市、便利店发现,“鲜”字已较以往大大减少,但“鲜牛奶”仍时见踪影。商家反映奶品销售没有受到影响。

  “禁鲜令”意味着今后市场上的“鲜牛奶”彻底消失,乳品企业也不得再利用“鲜”字标签来进行商业炒作,误导消费者。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在百大、银泰地下超市、上海华联超市以及可的、每日等便利店,发现货架上的“鲜牛奶”并没有消失,小盒装的光明新鲜屋还标注着“纯鲜牛奶”字样。此外在凤起路华联超市里还发现了杭产美丽健纯鲜牛奶、新希望高优质鲜奶等。“鲜牛奶”并没有彻底消失,记者还发现这类“鲜牛奶”的生产日期大多是2007年1月1日以后。不过,记者在世纪联华施家桥店冷藏柜台看到,各种大小纸盒装的燕牌、双峰牛奶都只标注纯牛奶,销售人员介绍,这些本地产的巴氏奶早已改了包装,“禁鲜”对其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2004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颁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两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中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因此,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以防企业利用标签进行商业炒作。该标准被业界称为“禁鲜令”。“禁鲜令”三度延期,理由是部分企业食品标签仍有较大库存量。

  面对“禁鲜令”,消费者反应不一。有些消费者表示疑惑,在超市中销售的牛奶都是被加工过的牛奶,所以只能选择相对新鲜的牛奶。但面对奶产品复杂多样的包装,撤去了包装上的“鲜”字,改以大大的“纯”字,一下子很难从名称上来辨别什么是相对新鲜的牛奶。大部分消费者则表示,他们只是根据消费习惯买牛奶,并不会特别注意名称,更多的是看品牌的信誉度和产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者昨天从联华、华润等超市获悉,“禁鲜”令的实施对牛奶产品销售没有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反,一些买一大盒送一小盒纯奶的捆绑促销还是受欢迎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