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从“多宝鱼事件”中学会算三笔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4:12 浙江日报

  日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多宝鱼市场陆续开禁,遭 “封杀”一个多月的多宝鱼终于“咸鱼翻身”,重新“游”回市民餐桌。

  “多宝鱼事件”暂告一段落,但泛起的“浑头”并未随之停歇。省渔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它触及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是整个水产养殖产业。作为渔业大省,浙江目前虽没养多宝鱼,但全省近20万渔业养殖户应从中得到警示:水产养殖并非密度越大收益越高,加快建立健康养殖模式已呈当务之急。从这次“多宝鱼事件”中,水产养殖户至少要学会算好三笔账。

  风险账:高密度养殖容易造成水环境恶化,鱼虾生病死亡

  按规定,一平方米水域养多宝鱼最多不超过20尾,而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的养殖密度却高达40尾。高密度养殖造成水环境恶化、多宝鱼互相碰蹭受伤发炎,为此,养殖户不得不投放“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来防治鱼病。

  无独有偶,过度追求利润使我省萧山的许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也付出过沉重代价。由于上年养殖效益好,2004年许多农户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并把养殖密度从过去的每亩五六万尾提高到10万多尾。结果,对虾出现发病、死亡症状,其中有2000亩甚至“全军覆没”。“把前两年赚来的钱都赔光了。”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养殖户说。当年他的11口虾塘都出现虾病,损失40多万元。

  渔业养殖的高密度与风险成正比。“只要有一年发病,前几年都可能白干。”省渔业专家说。

  经济账:高密度养殖使鱼虾规格偏低、用药成本增加,增产不一定增收

  增加每亩产出是渔民最关心的事。由于片面理解,一些人陷入了“提高养殖密度→增加用药成本”的怪圈。有关专家测算,高密度养多宝鱼需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类、抗菌类药物,平均每公斤鱼的用药成本高达两三元。渔业专家说,这样用药对售价较高的多宝鱼来说还有一定的利润可图,但换作常规鱼类就不划算了。

  “适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投入产出比可达1比2;如果养殖密度过大,每投入1元平均只能产出1.5元。”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渔业科科长卜利元说。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养殖密度越高,鱼虾个体就越小。而萧山许多加工企业收购南美白对虾时对“块头”非常讲究:每公斤虾不得超过80尾,每降1尾则再增加0.2元。卜利元告诉记者,高密度养殖在这方面明显吃亏,每亩虾的产量最高虽可达750公斤,是标准养殖的1.5倍,但每公斤售价仅16元左右,比标准养殖至少低5元,再刨去7000多元成本,每亩利润5000元左右,甚至不如标准养殖的收益。

  萧山天益水产养殖场对此深有体会。2006年,该养殖场按标准养的170亩南美白对虾个大体重,每公斤不过40尾,却卖出了25元多的高价,每亩利润高达7600多元。

  市场账:高密度养殖难以形成高品质,产品容易撞“坎”碰“壁”

  养殖高品质水产品才能获得高回报。而高密度养殖极易造成水产品规格低、有农残等缺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

  近年,国外对农产品进口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壁垒逐年增多。欧盟将每公斤水产品的氯霉素含量从几年前的几微克下降到现在的0.3微克。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对进口农副产品的检测项目增加了5倍以上。2001年下半年舟山冻虾仁氯霉素超标事件,曾一度引发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造成虾制品出口受阻,全省渔民损失了15亿元的产值。

  而在国内,上海、北京等地也已对外地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市场准入制的城市将越来越多,检测标准也将更严。

  “没有好品质就可能痛失市场,养殖户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加快建立健康养殖模式,使水产品生产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发放《渔民必读》、加大标准化养殖示范和渔民培训的基础上,近期准备对水产品生产重点区域开展养殖用药记录及密度控制的专项检查,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鱼”。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