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蒲城“十一五”:实现农业向工业的完美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23:0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吴秋红汪俊启

  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的蒲城县,宜农、宜林、农副土特产品丰富,素有“陕西粮仓”的美誉。由于历史原因,蒲城工业较弱。近年来,蒲城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同比增长20.1%,县域工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蒲城全县耕地168万亩,是陕西耕地面积最大的县,农业产量居该省前列。有63万农业人口,占全县76万总人口的87%,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蒲城县县长张建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设西部经济强县,蒲城的差距在工业,出路在工业,重点也在工业。

  蒲城地处关中要道,西韩、西延、蒲铜铁路交汇于境内。从西安驱车,沿西禹

高速公路不到1小时就可以到达蒲城,蒲城纳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西安周边众多的项目辐射带动了蒲城的发展。渭清、西禹公路、阎禹高速和正在建设的渭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陕西东府“井”字型交通骨架。随着西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该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融入西安经济黄金圈。

  “全县原煤产量300多万吨,其中地方年产130多万吨,蒲白矿务局年产170多万吨。水泥年产360多万吨,约占全省水泥产量的1/4,全县有33家水泥厂,现在正朝大的方向整合。投资51亿元的华电蒲城发电厂2008年完工,扩建后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将成为西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张建军说,伴随蒲城电厂、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渭南蒲城通用飞机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使蒲城每年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必将拉动蒲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蒲城农业逐步朝工业化转变,现在168万亩的耕地,除了80万亩的小麦外,有50多万亩的水果,梨、

苹果各占20万亩,所以这里号称‘酥梨之乡’。小杂果10万亩,以6万亩红提葡萄为例,就带起了一个3万吨的果汁厂。蒲城是产粮大县,以天菊面粉厂为代表,进行小麦和食品深加工,该厂就可以把蒲城80万亩小麦全部消化掉。天菊面粉厂新建的日产500吨挂面生产线和在建的日产500吨面粉生产线,将使其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并以其为龙头带动一批食品加工业。”

  蒲城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同时也是西北省区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其花炮年产值近3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张建军说:“蒲城是闻名全国的焰火之乡,俗称‘南有浏阳、北有蒲城’,花炮产业正在竭力加快工区公司化进程,使生产、科研向公司化、产业化发展,引进2-3个科技含量高、花色品种多、规模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带动花炮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花炮业年产值将突破6亿元。”此外,蒲城文物古迹众多,以桥陵为代表的5位皇帝的陵墓,还有一些历史名人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使蒲城成为陕西东部最具魅力的旅游热点。

  然而,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传统农业大县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既影响到外界对蒲城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也影响和制约了蒲城干部的发展思维取向和基本定位,更与科学发展观不相协调。

  张建军表示,目前蒲城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批会干事、肯干事、巧干事的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蒲城是人口大县、人才小县。为适应工业强县目标需要,该县组织分管工业的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包括乡镇领导在内,分批到西安工业大学接受为期1个月的工业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以农村经济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为主,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每年的培训分为3期,全封闭学习。目前已有120名干部‘充电’,县政府预计用3年时间改善干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得到重用,为工业强县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整体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使蒲城从昔日的“农业大县”向今日的“工业化城市”迈进。在未来发展中,蒲城县政府还将围绕建设渭北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撤县设市”的要求,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位。

  “到‘

十一五’末,蒲城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城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可达50.1亿元,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7%。中国西部农化基地、中国花炮生产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机械加工及载能工业园等园区将成为蒲城未来几年的‘名片’。”张建军对记者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