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从成都敬礼与北京拖车看城管执法的围城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张敬伟

  新年伊始,两则有关城管的新闻发人深思。一是成都城管为塑造亲民形象,要求城管文明执法前要先敬个礼,谁知这个礼还真不好敬。往往没等城管靠近,先知先觉的小摊贩们已收好东西一哄而散。(1月2日《四川新闻网》)二是从即日起,按照新修改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城管部门将着重对全市公共道路、立交桥、人行通道等公共场所堆物堆料、摆摊设点以及长期遗弃或不按规定停放、影响全市环境卫生秩序的各类非机动车等物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1月2日《北京晨报》)

  成都城管“礼”敬不出去,显见城管的良苦用心不得商贩们理解。小贩们的逃之夭夭隐含着一种无奈的讽刺——怕!以往城管“非人性化”的执法恐怕是主因。而北京城管一如既往地严厉查究,可谓是全国城管基本形象的注脚。两相对比之下,成都城管的人性化“敬礼”不被商贩们接受也就有了更为充足的功利性理由。一方面,成都城管的“敬礼”并未给小商贩们实质性的经营待遇,这种“人性化”只是城管自我想象的产物;另一方面,首善地区的执法严苛淡化了锦官城并不成功的人性化色彩,从而决定了城管在公众中的形象并未有根本的改变。

  2006年11月13日新华网的一篇署名评论指出:“如今城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实在是不敢恭维,城管执法反而成为影响甚至亵渎城市形象的风景。如今老百姓往往把城管执法与‘野蛮’联系在一起,似乎城管执法人员就只会来‘打、砸、抢’三招,热衷于搞‘扫荡式’的野蛮执法。”为了改善自己的执法形象,各地城管也有很多努力,如上海通过将高学历甚至海归人才纳入城管的尝试。如北京于2006年年末开展的为期1年的执法队伍大整顿活动等等。

  上述举措表明,各地城管对自身执法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在积极地改善自己的执法形象,值得肯定。但这些局部补丁式的修补并不能突围城管面临的尴尬执法围城。

  其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乡边际的模糊。若老旧的户口制度不除,城乡地域差别和身份歧视就会如影随影,而同工同酬的就业正义就不得实现。涌入城市的边缘人群就要通过城市街头流动商贩的方式维生,城市管理的混乱局面就不得改善。城管执法就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从客观言,城管执法形象的尴尬实乃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折射,也是城市化境遇下必须付出的行政代价。城管处于城市管理的风口浪尖,背负道德的“十字架”难以避免。但从主观而言,城管人员并非无可作为,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耐心态度完全可以避免执法急躁和执法粗暴。

  其二,运动型执法的无奈。从上述北京城管的作为看,显然是一轮执法清理运动;从成都城管的“敬礼”看,也可窥出一阵风的特点。运动执法、联合执法尽管可在短期内奏效,但缺乏长效机制和常态性的执法运作,不仅导致运动型执法和联合执法的武断,也使被管理者法律缺乏基本的尊重,而将执法者的行为视为机会主义的行政短期行为,从而导致非法行为除而不绝的痼疾。

  其三,城管人员的执法目的不切实际。城管的执法目的往往囿于偏狭的行政理解,追求一种理想主义的城市有序状态,完全不顾小商小贩大量存在的社会现实和公众需要小商贩的市场需求。因而,通过过激手段驱赶小商小贩和坚壁清野清除非

机动车的做法就往往成为各地城管乐此不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城市秩序井然的理想主义不仅损害了小商小贩等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也给普通市民带来了生活上的麻烦。

  其四,部分城管执法人员自收自支的生活状况以及自上及下的摊派指标鼓励了城管执法人员以罚代管的非法行政情事。这也是被管理者诟病最多和公众反应最为强烈的主因。

  综上,城管执法形象要想得到彻底的改善,除了依法行政和和谐行政外,更重要的还要实事求是,了解中国城市的真实生态,从换位思考的角度体察被管理者的心理感受和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社会多元的问题。执法者要依法维护这种多元,而不是用偏激手段去斩断这种多元。否则,就是得不偿失的行政失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