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为什么本科生大专生 相继去端盘子洗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5:50 都市快报

  记 者沈积慧

  玉玲珑餐厅总经理杨小君,现在还记得给王秀龙面试时的一个细节。“他的手指甲非常整齐干净,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王秀龙也没有让杨小君失望。与普通的服务生相比,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反应能力及悟性等方面,王秀龙明显更为出色。“如果员工的学历相对较高,企业就容易培养。如果学历低,培养的成本要大很多。”

  ■记者手记

  美国大学生当邮递员

  曾经是多么不可思议

  16年前,当我从报纸上读到一则图片新闻,并忍不住拿到学校给周围同学看时,他们都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这则新闻讲的是,一个叫杰克的美国男孩在他大学毕业之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投递报纸和信件的邮递员。

  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看到图片时的那种震撼。在那个我所居住的小村庄,及周围的很多小村庄,多年来只出过一个大学生。大学生,在当时的我和父母眼里,是如此高大和遥不可及。但是与“尊贵”的大学生相比,那个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骑着车往我家门缝里塞报纸的邮递员,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当时,我和我的同龄人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仅仅是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在中考的时候考上一所不错的中专,解决了户口问题,毕业后还能有个体面的铁饭碗。

  若干年后,我很快体验到了一种巨变。1995年参加中考那年,中专生不再吃香,于是大家争着考高中。很多考上高中的同学侥幸地认为,只要拿到了高中文凭,就可以到城里找份体面的活。在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扩招使很多人的大学梦成为可能。毕业之后,当我们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随着就业大军一起涌向城市时,突然发现,身边比自己学历高的人已经多如牛毛。

  转眼间,我们似乎接近了16年前的美国社会。

  一只

葡萄酒杯的故事 说明读书很有用

  一家餐厅的负责人回忆起,两位不同学历的服务生在同一问题上,采取过完全不同的方式。

  一次,一位顾客向服务生反映,喝葡萄酒的高脚杯太大,希望换一个小一点的。而餐厅里只有两种大小的酒杯,另一种比顾客手上的更大。一位初中学历的服务生对此处理:“先生,不好意思,我们店里只有比这个更大的酒杯,没有更小的。”顾客摇摇头作罢。

  另一位大专学历的服务生回答非常巧妙,“这款酒杯是餐厅特地为喝葡萄酒的客人设计的,直径、大小与边缘厚度都有利于您品尝葡萄酒。您看还需要换个小一点的吗?”顾客欣然接受了服务生的意见。

  “翡翠等珠宝在销售过程当中,营业员如果能向顾客讲述一些有关翡翠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有截然不同的销售效果,”武林广场附近一家新开珠宝店的负责人说,“学历比较高,在培训销售技巧和文化历史背景方面都有优势。”

  本科生从事服务业 专家认为也是件好事

  在杭州行易堂,韦瑞刚现在的身份不仅是高级按摩师,还是技术主管和董事长助理。从一名足浴工到“高管”,韦瑞刚成了师弟师妹心中的榜样。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选择服务员、营业员、足浴工这些服务行业作为落脚点,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从某些角度讲是件好事。

  “在欧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学教育也只不过是基础教育的一种。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的大学生不过是接受过现代系统教育的普通公民,我们很快也会进入到这个阶段。”杨建华说,“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选择普通劳动岗位,脚踏实地,从小做起,合理规划自己,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良性发展。”

  端盘子的本科生 打算有机会就换工作

  正在杭州一家餐厅当大厅服务生的小顾,去年7月刚毕业于一所电子学院。“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调侃,一张口就是‘服务生’,感觉压力很大。”小顾说,当初决定做服务生时家里一直反对。

  小顾说,在老家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不难,只是收入水平不高,回老家也丢面子。“先找安身之处,顺便学一些为人处事的本领,有机会还是换份好一点的工作。”

  “一个村里几年才出一个大学生,父母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毕业后出人头地。现在我做了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多多少少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目前从事化妆品柜台销售的孙小姐说。

  一家餐厅的负责人透露,好几个本科学历的服务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就一走了之。有了前车之鉴,他对目前在职的几位大学生员工并没有长期培养的打算。“虽然素质比一般员工高,但稳定性不够强。”

  去年杭州有十万大学生 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在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一些专家曾认为,目前中国是全球就业情况最为理想的国家。

  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统计,浙江2006届毕业生总数为17.3万人,以杭州为例,就有10万左右的大学生走出大学校园。

  截至去年8月底,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2%。在就业去向中,进入公务员系统的毕业生不到4000人,进入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在1万人左右。与之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了11万多名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65%。

  2007年,浙江的应届毕业生将达到19.8万人。其中本科生为8.2万人,比2006届增加20%,高职高专生为10.7万人,比2006届增加12%,研究生为8500人,比2006届略有减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分析,一些中心城市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有观点认为 资源错位导致就业不易

  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记得,有一个来自省内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本来在自己老家县里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家长执意要女儿留在杭州。父母说,好不容易把女儿培养成了大学生,希望女儿走出小县城,在大城市出人头地。这位学生最后在杭州暂时找了份餐厅服务生的工作安身。

  “社会观念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最大的障碍,也造成了资源的错位,”金海燕说,如今大城市的大学生比重越来越高,有时就会出现与工作岗位不对称的情况。“在一些小城市,找工作还非常容易。在大城市扎堆找工作,反而牺牲了自己的未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曾在接受《解放日报》的记者采访时,从经济学角度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作了分析。袁教授认为这主要与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在制造业这一块,而为制造业服务、或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更多的是分布在境外,由此导致一种畸形情况:民工短缺,大学生富裕。”这或许是大学生从事服务业现象增多的另一种解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