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浙江期待公平化国际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3:51 中华工商时报

  在纷至沓来的国际贸易争端中,中国的皮鞋问题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

  用“浴火重生”来形容浙江鞋子的国际化道路,是最贴切不过的:第一把火是温州人自己烧了温州的鞋,那是1987年8月8日;第二把火是2004年西班牙烧浙江鞋的那把大火。那把无理的火,让全世界震惊,但留给浙江鞋业更多的是无尽的忧思;第三把火则发生在2006年12月29日,浙江省工商行政部门在杭州点燃了焚烧劣质皮鞋的大火,所烧毁的皮鞋近八成不合格,而绝大多数产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尽管执法部门一再强调这是普通而又普通的一次例行公事,但在媒体记者眼里,这件事情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它离中国加入W TO过渡期2006年12月11日结束没几天,而此前沸沸扬扬的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的惩罚性关税刚与几天前尘埃落定。

  它当然是一次简单的例行执法,但“例行”背后的不简单在于,浙江工商敢于对国外商品特别是国际品牌商品进入我国市场的监管作为这些年来监管的重点。这一重点的转化,从体制上讲,为中国工商部门在履行工商监管职能方面做了一些适应一体化条件的监管探索。

  值得深思的是,一直以来,我们的企业不敢在国际上大声说话。直至2006年12月19日,在欧盟

反倾销起诉的最后期限,受反倾销影响的1200多家中国涉案企业中,只有奥康、泰马、金履、新生港元4家提出诉讼,
福建
300多家涉案的鞋类生产企业,选择了集体放弃诉讼。为何99%的鞋企选择了沉默?很多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国内的企业是比不过他们、抗不过他们的。

  作为记者,我欣赏浙江工商对W TO下对平等的追求,更欣赏浙江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对平等的理解,他说,五年的过渡期内,我们对洋品牌监管的实践是在强化一个理念:一体化的本质是平等竞争,对等主张。一体化不能也不应作为大国欺负小国的遮羞布,而是世界经济平等竞争的神圣旗帜。

  我们也许可以因此为2007年做更多“举一反三”式的期待:

  我们期待,更多地方的工商、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行业协会敢于把国际品牌商品进入我国市场的监管作为重点,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我国监管部门,要责无旁贷的运用国际一体化标准维护自己权益,该说“不”时会坚决说“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