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房协报告披露北京房市分配不公等三大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 09:1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周雪松 住房分配不公,建设规模超前,房价上涨超过居民承受能力。这是北京房协近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披露出的北京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这份叫作《如何完善住宅保障体系调整住房结构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修改稿)》的报告署名为“北京房协学术委员会课题组”,它指出: 一、北京住房分配不公。 北京的住房从总量上说是足够的,并不短缺,甚至是潜在过剩。关键是分配不公。现在北京市场上供应的房子仍是以大户型为主,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脱节,应该限制大户型住房的增长。少数富人拥有多套豪宅闲置,而中低收入家庭要改善居住条件因为房价过高,买不起房。 2006年北京定向供应给“五类人”的经济适用房为1万多套,但符合“五类人”条件的有5万多户,其余还有8万多户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正在轮候。因此,需要经济适用房的家庭还有13万户以上,加上以后新增加的数量,至少还需要建设15万套以上经济适用房,按每套90平方米计算,至少还需要建设1350-1800万平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北京廉租住房建设不足,迄今为止北京总共建了约14000套廉租房,相对1000多万人口来说,不到1%,若相对于2005年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5万人来说,也不到1/10。北京现在至少还有7万多户低保和优抚家庭需要解决廉租住房。 解决住房问题,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危机的当务之急。 二、北京市住房建设规模超前。 北京国土局提供的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的数据表明,近两年半以来,北京供应了712宗近6000公顷住宅项目用地,截至2006年6月底,已竣工的土地面积669公顷,仅占总量的12%,其余多数为在建项目和尚未动工的项目。也就是说,捂在开发商手里的未开工的住宅建设用地就有3000多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8000多万平方米。 北京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就占全国总规模的1/10以上,占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一半多,还有大量存量土地。应该说建设规模已经超前甚至过热。 三、北京房价上涨超过了居民承受能力。 近年来北京房价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目前,世界银行制定的房价收入比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我国专家通常采用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合理标准是3-6∶1。然而,现在北京一套70-9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加上装修费、契税、公共维修基金等,四环路、五环路以外也要50-80万元,是中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的十几倍到几十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