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医改:在内外交困中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 09:15 中国经济时报

  庞皎明

  2006年12月25日上午9时许,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在这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主编李培林教授向媒体介绍,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进行的“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被排在第一位,这是在历次调查中的第一次。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结果相映照的是,2006年,围绕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激辩可谓风起云涌——政府、医院、学者、民众无不参与其间,这是自2005年中国经历了对所谓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失败”的大批判之后,全社会关于此问题的大辩论与深刻反思。

  “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百姓对当下医疗体制最深切的体会;“得病者可能倾家荡产”,这潜藏于中国民众心底的隐忧,至今挥之不去。“劳动致富好几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一民谣的诞生及流行,值得警醒与深思:在中国看病,为何会恐怖如斯?

  对于“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高强并不讳言。他在2006年11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从1980年到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7590亿元。其中,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由21%增加到53.6%。

  这就意味着,24年来,卫生总费用整整涨了50多倍,而我国居民个人负担卫生费用比重增长了32.6%,年增长率大约在1.36%左右。

  以上是“看病贵”的一面,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的医卫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看病难”可谓是“看病贵”的孪生兄弟。

  请看一些民谣:“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小病拖,大病挨,到死还不能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认为,民谣是民众对医疗体制各种弊处看法的真切反映。

  卫生部的相关统计,亦有力佐证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实。2003年组织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29.6%的人应该住院而不住院;44.8%的城市居民和79.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2005年的统计与此差别不大,该统计亦显示,近8年来,我国人均门诊费和住院费每年分别增长大约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在卫生费用构成中,60%为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只有15%。

  一方面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一方面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投入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是不少医药企业和医院始终处在“天价”的疑云当中——三方角力,无权力无资本的广大普通民众明显属于弱势。

  2006年3月,国家

审计署公布的报告中,其曾随机抽查5家药厂的46种药品,有34种制造成本申报不实,平均虚报1倍多。其随机抽查北京10家医院2003年销售给患者的105种药品发现,因企业虚报其中一些药品的生产成本导致患者多负担1052万元,占医院实际收费的28%。

  而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在191个成员国当中排名131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却高居第15位;在该组织公布的最新“卫生分配公平性”排名中,在全世界191个国家的排名里,中国居第188位,列倒数第四。

  在这种背景之下,关于

医疗体制改革的呼吁和辩论盛嚣尘上:怎样的医疗体制,才能保障国人寻医问药的基本需求?“英国模式”?“德国模式”?还是中国能探索出自己独有的其他模式?

  在2006年,关于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只有方向,只有态度,人们并没有看到一个所谓的“新的医改方案”。我们看到的是药价依旧虚高,医患关系依旧紧张;我们看到的是“齐二药事件”、“奥美定事件”、“欣弗事件”等人命关天的悲剧;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医药体系多名官员的落马。

  “一年来我们感觉到压力很大……工作压力超出了我们原来的想象”, 2006年12月11日,在卫生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如此坦言。

  压力只有转化为动力,才可直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之“病灶”,所谓“医疗卫生的春天”才可能早日到来。

  2006年初,国务院出台有关办法,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和方向。

  2006年上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先后制订了9个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去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从这些举措和表态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的医改之路将恪守三个原则:政府主导、公益和惠及最广大民众的利益。

  2006年12月19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2007年我国要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全国80%的县(市、区),2006年,我国地方财政补助标准要全部由每人10元提高到20元。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也透露,新的医改方案会在2007年出台——新的医改方案将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做出更严格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降低医疗成本。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由于历史欠账不少,包袱不轻,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前行,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政府各项言之凿凿的承诺,还是给国民带来了希望。

  如何才能让政府实现这一系列的承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如何才能探索出一条新路来,这不仅仅是政府一方的责任,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因为

医疗改革事关全民福祉,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