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云南省“十五”期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9:51 国家发改委网站

   一、“十五”期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情况

  (一)《滇池“十五”计划》及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200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滇池“十五”计划》),提出了“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的防治方针,新建五类项目共26个大项,工程总投资估算77.99亿元(不含“九五”结转“十五”的12个续建项目,投资10.4亿元)。

  至“十五”期末,《滇池“十五”计划》中,完成“九五”续建项目12项,完成《滇池“十五”计划》项目15项,在建5项,准备动工2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要求,经梳理剔除终止4个项目后完成率为77.5%,开工率达95%,并基本完成《滇池“十五”计划》确定的六项考核指标,滇池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有了一定进展。

  1.“十五”期间完成项目情况

  一是继续开展点源污染控制。加强现场监督和在线监控,巩固了主要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成果;流域内污水处理规模从2000年的36.5万吨/日增加到58.5万吨/日,处理规模增加了61.6%,处理量增加了56.7%;完成了采莲河整治、盘龙江上段截污、枧槽河整治及明通河下段(大清河)截污整治主体工程,整治河段局部环境得到改善。为这部分河道环境的改善打下了基础。

  二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有所进展。在流域内建成生态卫生旱厕50856座,农村卫生环境有所改善;在环湖16个乡镇建成了垃圾收集间700个,配备了清运车、保洁员,初步建立了农村垃圾清运处置机制;在流域内逐步推广平衡施肥,控制农药使用,推广“榕风1号”秸秆还田6万亩,化肥用量减少了15%,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近50%。

  三是内源污染有所减轻。草海污染底泥清除量从“九五”末的430万立方米增加到640万立方米,扩大了底泥疏浚的效果;打捞滇池水葫芦82万吨,清除了重点水域的富蓝藻水1295万立方米,基本做到滇池水面无成片水葫芦漂浮,重点水域景观明显改善。

  四是生态修复工作有新进展。完成了滇池湖滨带生态恢复与建设3.4平方公里,实施了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退塘还湖3.3平方公里,进行了水生生态修复;在流域内治理水土流失325.5平方公里,植树造林7.6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8%,比2000年增加了1.9%。

  五是水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加强松滇螳联合调度,利用松华坝水库弃洪补给草海;在各行业和住宅小区建成并投入运行中水处理站42座,日中水用量约0.7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厂尾水用于河道和公园景观用水量为2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35.2%。

  六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组建了滇池管理局,并在沿湖16个乡镇设立了滇池管理所;层层签订滇池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行政领导责任制;组成联合检查组经常督促检查,努力落实滇池综合治理责任目标。

  七是日常监督管理得到强化。成立了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执法及专项整治行动40多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982件,有效制止了污染和危害滇池的行为。同时,强化污水处理运行设施监督,“十五”期间共处理污水7.25亿立方米,有效减少了入滇池的污染负荷;重视河道环境管理,加强滇池渔业资源管理,注重水上交通检查,抓好滇池保护与治理宣传教育,把好流域开发项目审查关,从源头减少入滇池的污染负荷。

  八是科技示范取得初步成效。完成《滇池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滇池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研究》以及“食藻虫”、“锁磷剂”、“EPSB”光合菌、“CBS”生物菌河道减污、河口复合湿地修复、无耕作水稻种植、微波污水处理技术等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完成《滇池流域生态农业规划》、《滇池湖滨带调查及建设规划》、《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滇池外海湖滨生态湿地详细规划》等一批规划调研工作,为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2.水质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滇池“十五”计划》中确定的六项考核指标(包括八个具体内容),分别是:①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0%以上;②城区垃圾清运率达到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③沿湖村镇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率达到60%;④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0平方千米;⑤湖滨带生态恢复与建设3.3平方千米以上,建立草海水生生态示范区3平方千米;⑥滇池沿湖周边2千米范围内禁止或限制化学农药和化肥,流域其它范围限制使用。至“十五”期末,除“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尚未实现外,其余考核指标基本完成。

  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2005年入滇池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较2000年分别减少13.5%、10.3%,35.5%;滇池水质总体保持稳定,草海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2005年外海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浓度较2000年分别降低6.2%、7.1%,31.5%,水质为Ⅴ类,滇池水面基本无成片水葫芦漂浮,重点水域景观得到一定改善,“十五”计划的目标已大部分实现,滇池水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企业化改制收费及取得成效

  1、企业化改制基本情况

  2004年10月,昆明市政府为构建滇池污染治理的投融资主体,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滇池污染治理步伐,促进昆明水污染治理市场化,批准在原昆明市城市排水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滇投公司)属国有独资公司。滇投公司的成立,一是结束了原排水公司的事业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体制;二是对原排水公司资产进行优化重组,对其业务进行分类整合,按照“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昆明城市污水处理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滇池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滇池信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滇池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5个专业子公司和收费中心1个专职派出机构,拟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落实了以污水处理收费权为核心的昆明主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特许经营;四是完善污水处理费安排使用的科学合理,在保证运行和原有建设债务偿还的同时,着手逐步清还十多年的历史欠账,安排病危设施设备的大修及更新改造,以保证处理水质水量的达标;五是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开拓衍生市场业务,着手进行污泥处置、再生水回用、絮凝剂生产等业务筹办,逐步延伸产业链,壮大企业市场实力;六是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营建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大中专专业实习基地和省内专业技能培训基地,推进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

  2、污水、垃圾处理价格、政策及收入使用情况

  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昆明市对原污水处理费进行了调整,筹集资金用于滇池污染治理项目、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目前,昆明主城区污水处理价格执行昆发改价格[2006]88号文,即自2006年1月1日起,污水处理综合价格为0.8元/立方米,其中:对居民价格为0.75元/立方米,非居民价格为0.9元/立方米。2006年全年污水处理费预计收入为1.45亿元,其中自来水用户部分为1.36亿元,自采水用户部分为0.09万元。垃圾处理收费,目前昆明市垃圾处理收费仍执行1995年的收费标准,标准较低,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改革步伐,规范昆明市垃圾收费标准,筹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近期将召开听证会,准备出台新的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以加快垃圾处理设施企业化的改制进程。

   二、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实施《滇池“十五”计划》所取得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是完成《滇池“十五”计划》的前提条件。滇池治理工作,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都高度关心和重视。省、市领导一把手亲自抓组织、抓落实,在各级领导的综合协调和统一部署下,为计划各项目的推进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是坚持管理与治理并重,是完成《滇池“十五”计划》的有效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全面目标责任管理,实施领导风险抵押金制度,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以保证计划正常实施。同时,抓紧实施各项工程措施,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实现考核指标。

  三是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滇池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基础。滇池水污染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滇池治理最后的胜利。

  (二)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还面临较多的问题和困难,除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短缺、面源污染严峻、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和困难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外,当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 基础性工作薄弱和基础数据积累不足。与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调查、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尤其是作为大量污染物输入滇池的主要入湖河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缺乏固定站点,仅有少量的巡回监测,基础数据积累不足或不全,科学决策的依据不足,不仅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入湖水量及污染负荷,而且对滇池治理项目的科学决策和效果的准确评价也缺少基础支撑。

  2. 城市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制。目前,昆明主城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个别污水厂进水量不足,污水厂处理效率较低,同时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也不足,城市污染仍未得到很好控制,仍有未经处理的大量污水和雨污混合水进入滇池,对滇池产生较大的污染。

  3. 辖区入湖河道管理未能真正落到实处。主要入湖河道是污染物进入滇池的主要通道,约有80%的污染负荷通过主要入湖河道进入滇池,抓好入滇池主要河道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在“十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辖区河道管理责任制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加之河道管理经费不足,监督管理不力,河岸乱批、乱建、乱占的行为屡禁不止,沿河乱堆、乱倒、乱排的现象依然突出。

  4.沿湖农村垃圾清运处置系统仍不完善。目前,环滇池4县区、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建成了垃圾收集间700个,配备了清运车、保洁员,对沿湖村镇垃圾清运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垃圾清运处置系统还不完善,垃圾清运处置及收费机制尚未建立,垃圾收集间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边治理、边污染和违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目前,市民保护滇池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还不强,乱扔、乱放垃圾和乱排污水、偷排废水等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仍然突出,开山采石、侵占水面等违法的行为依然存在。

  6.滇池保护政策研究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结合上还有差距。一是随着滇池流域片区发展、现代新昆明的建设,生活污染及面源污染将上升为主要污染源,目前还没有研究制定滇池流域的特殊环境保护政策及出台地方性的污水排放标准;二是在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未来一段时间是昆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流域社会经济将会有较大发展。预计流域污染负荷也将不断增加,其中城镇生活污染在污染物总量中所占比例将明显加大。因此,“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既要偿还历史旧账,又要预防未来污染,污染防治面临巨大压力,任务极为艰巨。

  1. 尽快科学、规范地建立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加大水环境调查工作力度,统一、规范使用相关数据,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和决策的需要。

  2. 尽快完善昆明城市排水管网、改扩建和新建污水厂,大幅度削减主城入滇池的污染负荷,基本控制主城区的点源污染。为突显不同区域污染问题划分污染控制区,根据各污染控制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3. 切实加强滇池湖周主要入湖河道的管理,并尽快完善农村垃圾清运处置系统,建立起垃圾清运处置长效管理和收费机制,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步伐。

  4.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滇池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从源头减少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同时,继续加强综合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有效查处、制止污染和危害滇池的行为。同时,尽量用系统的思路来考虑湖泊治理的问题,做一个长远、较为系统的规划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5.结合滇池地处城市下游,污染物主要为氮、磷的实际情况,严格滇池周边工业企业准入制,并制定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并且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入手,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6.一直以来,国家对我省以滇池为首的九大高原湖泊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滇池被列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的地区,每年都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但由于云南是“三河三湖”中最为欠发达的省份,地方财力有限,恳请国家在治理补助资金安排上实行差距政策,增加补助比例。流域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措施,但一直以来,国家专项资金安排的范围较窄,重点是安排污水处理和管网方面的建设。请求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扩大专项资金安排的范畴,尤其是对目前基本是空白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工程建设。

  7.湖泊治理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为实现科学的治理,建议国家加强政策、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地区司环境处供稿)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