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时报广场:专项行动不如天天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4:02 中华工商时报

  元旦、春节将至,各地商场再次“狼烟”四起,人们对食品的消费欲望早已让商家虎视眈眈。

  面对暴利诱惑,黑心的商家难免要制造一些麻烦出来,于是危险食品充溢市场,让消费者食之切切而心却忐忑。

  为保护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的严厉打击食品黑作坊、黑窝点和严厉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简称“两打”专项行动)日前已展开。反应迅速的各地监管部门也是令至即行,一场看似声势浩大的打“黑”战争在全国全面布阵。

  几乎是在每一次节庆前夕,类似的专项行动都会自上而下地铺开,并一呼百应。同样是在节庆之后不久,这样的专项行动便悄悄地谢幕退场。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在世人瞩目的时刻振臂高呼一下,并美其名曰“风暴”。现实的环境是,“风暴”期间,制造麻烦的商家成了“缩头乌龟”;而“风暴”之后,他们又粉墨登场了。于是我们看到,发生重大

食品安全事故的往往不是在节庆期间,而当人们全然不在意的时候,它才突然袭击。

  近年来,频发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会使人轻易淡忘:2005年3月,大型跨国集团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的“美味源”牌辣椒酱和著名跨国餐饮连锁店“肯德基”的产品相继被检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I号”;同年4月下旬,雀巢公司的雀巢奶粉被浙江工商部门测出“碘含量超标”;此后不久,国内知名牛奶“光明”奶先是被质疑利用库存牛奶再生产,后又被发现提前标注生产日期;今年4月,又一家知名牛奶企业被浙江工商部门发现在生产过程中提前标注生产日期。

  笔者每到一个监管部门采访,也总有所“收获”———被告知近期有哪些食品不能吃,哪些食品又添加了某某“剂”或来路不明。“猪吃兴奋剂、虾吃抗生素、黄鳝吃

避孕药”等民间顺口溜也已流传甚广,大家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已经接近底线。

  当丧失基本道德良知的商家成为万夫所指的对象,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乏力的弊病也暴露无遗。且不论个别执法人员玩忽职守,与利欲熏心的企业同流合污,光是监管在日常中的缺位,便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且机会大大的有。

  一年365天,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都保持着节庆期间搞专项行动一样的紧张感和强硬姿态,那么违法者便只能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场,甚至几无“过街”的机会了。(30B5)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