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件。
回望2006年,仍然不乏重大的水污染事件:9月的洞庭湖附近水域,砷超标10倍;11月,四川泸州市的川南电厂燃油泄露,污染长江。
长江水利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长江水质在过去10年中不断恶化,仅在去年便有大约300亿吨的工业废水排入长江,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50%。目前,大约27.5%的长江水体已经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低于三类标准。
其他环境事件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年9月,甘肃徽县的铅污染事件致使900多名儿童血液中铅含量超标,其中62名儿童被确诊重度铅中毒。
对此,国家环保总局的报告称,GDP增速过快导致了中国污染排放总量的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没有完成既定的环保目标,主要污染物(COD、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不降反增。
从今年上半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20.4亿吨,同比增长2.4%;COD(化学需氧量)排放689.6万吨,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1274.6万吨,同比增长4.2%。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10.9%。
事实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十五”期间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完成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而中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领域问题的严重性并已经着手改善这种局面。
今年7月,中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五大区域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强化国家环境监察能力、加强区域环境执法监察。
10月份,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这将是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彻底的污染源清查行动,目的是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这一目标而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同时,中组部规定“环保问责”将成为“十一五”期间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没有完成环保指标的主要责任官员,在晋级、升迁等方面将受到限制,责任重大者还将被问责免职。
(地区司环境处摘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