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评论:当上了“一把手”为什么就会“没人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1:05 南方网

  “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之一的姜德志,接受《检察日报》专访时分析贪官的共性,披露了一个“制度因素”。他认为官员贪污腐败固然有主观因素,但制度因素不能忽视。权力过分集中,又失去有效监督,使一些握有重权的官员贪欲高度膨胀。他列举出几个例子。慕绥新说:“我当了市长以后,没人管,成了党内个体户,如果有人经常管我,不至于走到今天。”成克杰竟然能号称“壮王”。广西南宁一块黄金地段本来已有规划,他一句话就能改变。光这个工程,他就收贿2000万元。王怀忠在任阜阳地委书记时,就把自己视为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他说,按阜阳1300万人口计算,他就是世界上第58位总统,并称“阜阳是我王家的天下”等等。

  读着这篇报道,我的眼光久久停留在“没人管”这三个字上。我不断问自己:怎么会“没人管”呢?人们不是听许多领导一再要求实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吗?什么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什么事前、事后,乃至事情进行之中实行全程监督,什么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等等等等,人们听得还少吗?可是结果如何呢?结果却换来了“没人管”这三个字。进一步的结果,就因为这个“没人管”,多少贪官坠入无底深渊,同时也助长了官僚主义者的种种劣行。

  是人民群众不想管、不愿管,甚至不屑管吗?不是。人民群众很想管,很愿管,却没有办法管。或者说,不管人民群众对他有多少意见,也管不到他这一级、管不到他这一个具体人。对于贪官而言,人民群众除了写信举报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举报一个贪官,举报者为此而经历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噩梦,也不罕见。一个贪官,只要他还没有被查处,不管老百姓口碑如何,报纸上电视上出现的就依然是他勤政爱民的光辉形象。

  毛泽东与黄炎培当年在延安曾经有过一段对话,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年谱》记载,黄炎培当时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005年5月20日《文汇读书周报》有一篇陈四益先生的《“隆中对”与“窑洞对”》,认为毛泽东所说的“民主”、“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都还只是一种笼而统之的说法”。陈先生说:“实行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确实提出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提出目标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通过什么途径监督,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通过什么途径做到人人起来负责,怎样才能真正负起责来?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民主政治的设计,还需要有精心细致的施工。……今天人们广泛关注的所谓政治文明,所谓制度建设,其核心便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把毛泽东窑洞所对破了题的这篇文章做下去。”我赞成陈先生这些看法。毛泽东当年所说的“民主”、“人民来监督政府”,如果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恐怕“没人管”现象还会继续下去。 (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