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图文]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1: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暨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院长兼总裁杨钢先生最近推出一部新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颇有一点感想,愿与各位分享书中的观点。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工作中难免出错,怎么可能一次做对呢?读了这本书后,我们发现错误的发生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它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默认错误的不可避免,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听任它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的确很难。而这又反过来证明了错误发生的“必然性”。

  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们没有人会允许医疗事故、

交通事故等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这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使我想起书中引用的一个故事。二战中,美国一家制造降落伞的工厂产品合格率由99%提高到了99.9%,但军方仍然不满意,要求生产和检验人员亲自登机试验。结果使该企业的降落伞合格率保持在100%。正如杨钢先生在书中所说的:“只要我们对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事件制定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它就永远存在;可是当它不被接受时,它就自然消失。”

  那么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地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整含义。

  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意味着付出的时间最少,节省的成本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好。

  如何评价我们是否一次做对?杨钢先生介绍了克劳士比大师的观点:在常规的成本中包含了返工、报废、库存等不增值的活动,反而掩盖了真正的成本。第一次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统计表明,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在服务业则高达30%~40%!

  “零缺陷”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所有场合、所有机会中都绝对第一次做对。实际上,零缺陷不仅是一种执行标准和工作准则,也是一种行动的哲学和个人的心态。这正是本书作者要说明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工业质量管理协会)

作者:杨智宝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