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我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7:32 国家发改委网站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布局更加协调,全行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产品花色更加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在服务三农、扩大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当前我国食品工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一)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25462家食品企业统计,今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15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同比增长23.2%;食品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3.5%。全行业实现利税3640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13.2%,增长22.0%;其中实现利润1390亿元,增长29.6%。行业亏损面18.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从业人员475万人,增长7.8%。

  (二)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今年1-11月份,我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其中小麦粉4500万吨、食用植物油1705万吨、鲜冷藏冻肉975万吨、乳制品1328万吨、啤酒3420万吨、软饮料39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5%、18%、31.5%、24%、13.5%和22%。

  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了乳制品总量85%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三)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更加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各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如肉类行业100强企业中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达到77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有61家。

  (四)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食品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资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今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前100家食品企业(百强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资产、实现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24.9%、29.3%和58.9%。

  (五)企业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发展态势,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

  食品企业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后,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截至今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国有经济企业分别为14040家、4190家和1674家。今年前11个月,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国有经济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47.5%、27.5%和16.5%,上缴利税比重分别为31%、14.5%和53%。

  (六)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目前,食品行业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如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华东、中南、西南、华北及东北地区猪牛羊禽肉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广西、云南糖料加工产业带,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加工带等。

  (七)食品科学技术较快发展,加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缩短了我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一)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食物资源丰富,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转化增值程度偏低。在加工量方面,目前我国加工食品占消费食品的比重仅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其中,我国经过商品化处理的蔬菜仅占30%,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90%以上;我国柑橘加工量仅为10%左右,而美国、巴西达到70%以上。

  (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例如,玉米加工产品主要以生产普通淀粉、酒精、白酒和饲料为主,多元醇、变性淀粉、乳酸、聚乳酸等深加工产品少。大豆加工基本上以油脂和饼粕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卵磷脂、异黄酮等深加工品少。肉产品结构“四多四少”的现状依然存在,即:白条肉、冷冻肉多,分割肉、冷却肉、小包装肉品种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国稻谷加工达到日生产能力400吨及以上合理规模的企业不足1%;甘蔗糖厂的平均日榨能力仅为2500吨;规模以上软饮料企业的年均产量只有3万吨;罐头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000吨左右。企业规模小,严重制约了食品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

  (四)食品工业布局尚不尽合理,区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食品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食品工业发展滞后,丰富的原料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如果以西部地区各项经济指标视为1,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相关指标比值分别为:产品销售收入为1:1.27:3.32;总资产为1:0.89:2.19;利润总额为1:0.84:2.20;从业人员为1:1.36:2.97。二是食品工业布局与农业生产布局衔接不够紧密。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互为促进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造成原料供应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增加了农产品长途运输的成本和物流过程的损失,导致资源浪费。如我国95%的柑橘为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仅占5%,其中80%仅适合加工成橘瓣罐头,适合加工橙汁的品种很少。另外加工啤酒的大麦大量依靠进口。

  (五)食品工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食品工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部分重大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进口。

  (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食品卫生仍缺乏安全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种植业、养殖业的源头污染,食源性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食品生产加工存在隐患,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非食品原料、违规滥用添加剂;食品储运、包装等环节技术落后,使用不合格包装物、过量使用保鲜剂等现象普遍。

   三、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提高,将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需求空间。同时国家对食品工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战略和举措,也将为食品工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食品工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抓住机遇,把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产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加强

宏观调控和规划引导

  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工业发展管理机制,对食品工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负责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决策。进一步理顺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二要尽快制订和完善与食品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将食品工业的发展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依法监管。

  (二)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增强发展动力

  一要增加食品工业和食品流通的科技投入,在加强食品科技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和关键设备的研制工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转化。二要加强食品工业领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培育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三要广泛开展食品工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把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四要抓紧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营造吸引人才的宏观环境和条件,培育食品工业科技人才。

  (三)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

  一是大力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发展专业化的加工原料供给基地,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二是加强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符合加工要求的品种保障。三是鼓励食品生产企业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投资入股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食品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

  (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打造食品行业知名品牌

  一要努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二要加强对优秀传统食品品牌的挖掘,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品牌,推动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升传统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培育和壮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扶持优势龙头企业,着力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二要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三要积极帮助和支持龙头企业获得产品进出口经营权,促进产品出口。四要对龙头企业在立项、基地建设、原料收购、批发和流通网络建设、科技研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六)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发展领域

  一要积极参与WTO双边和多边谈判,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争取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各项条款和规定,降低技术壁垒的风险,为技术引进和食品出口创造条件。二要鼓励和支持食品出口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等有关国际权威认证。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学习、培训,熟悉和遵守国际贸易的有关规则,学会合理规避贸易风险、积极化解贸易摩擦。三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到境外设点办厂,开发利用境外原料资源,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四要切实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走以高质量、名品牌带动出口效益增长的道路,树立和谐社会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贸易交往和谐相处和利益共赢的氛围。

  (七)强化食品标准管理,加大标准实施力度

  以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在已建立的食品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补充、调整,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开展重要标准的宣贯、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标准意识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强化标准的实施工作,加大监督力度,确保食品生产企业能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八)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自律

  完善食品工业行业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在信息统计、行业规划、行业自律、技术咨询、贸易仲裁、反倾销与应诉、法律规范与标准制定、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民间交流,建立与各国同行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