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粮食连续增产发出啥信号? 粮食生产出现大转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 22:2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陈二厚、姚润丰、董峻)农业部24日宣布,预计今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800亿斤以上,平均亩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最好水平,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单产首次实现连续三年增产。

粮食连续增产发出啥信号?粮食生产出现大转机?

  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看,自1985年以来的21年中,粮食生产基本上是“两丰一歉”,还没有连续3年增产的纪录;粮食单产基本上是“两增一减”,还没有连续3年提高的纪录。粮食产量和单产连续3年的持续增长已经打破了21年来的“常规”。

  粮食连续3年丰收的信号,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国粮食生产正在出现重大转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打破21年的“常规”:好政策带来满仓粮

  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吃饭是“头等大事”。但近年来,由于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加之种粮效益比较低等原因,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产量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

  在此重要关口,中央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发展方针,2004年至2006年连续发出3个中央1号文件,建立支持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财政支农力度强劲。1998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资金的支出累计为9350多亿元。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达到2975亿元,2006年新增422多亿元,达到3397亿元。

  ——全面取消“农业三税”。

  ——农业补贴制度重大突破。与去年相比,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从135亿元增加到142亿元,良种补贴由38.7亿元增加到40.7亿元,农机购置补贴由3亿元增加到6亿元。今年还新增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125亿元、渔业

柴油补贴28.9亿元。同时,“三奖一补”在去年150亿元的规模上增加到210亿元,其中中央对产粮大县的奖励由去年的55亿元增加到85亿元。

  好政策带来满仓粮。9亿农民以高涨的热情回报中央惠农政策: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增产776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2005年总产量达到9680亿斤,又增产291亿斤;2006年预计粮食总产量可达到9800亿斤以上,再增产120亿斤左右。

  八大问题考验粮食长久安全

  农业部党组书记孙政才表示,在好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下,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但粮食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尽管我国连续3年粮食丰收,但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且属于恢复性增长,当年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相比1998年的10246亿斤还差446亿斤。我国粮食的供需矛盾已由“九五”时期的偏松平衡转变为偏紧平衡,这是基本粮情。

  从长远看,由于粮食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双重威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至少有八大问题考验着粮食的长久安全。

  一是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3亩,2005年下降到1.4亩。近3年来虽然耕地迅速下滑的趋势有所遏制,但逐年减少的趋势难于逆转。

  二是政策激励效应相应减弱。前两年集中出台的“三减免、三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基本都直接惠及农民,面向粮食生产的农户,含金量高、力度大。今年中央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这些政策,支持总量在增加。但相比两年前,这种外部“输血”式的激励,效应会递减。

  三是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全国灌溉面积中有1/3是中低产田。

  四是粮价下行和农资价格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连续3年粮食丰收,供求关系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粮价下行的压力增大。同时,农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农资需求旺盛,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难度加大。

  五是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趋于频繁。前两年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总体有利,但近几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每年都在300亿公斤左右。

  六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这不仅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困难,而且使国内农产品市场受到挤压。

  七是农业科技难有新的重大突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有三条基本途径:扩大面积、增加复种和提高单产。我国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发挥。

  八是市场需求刚性增长制约粮食安全。据预测,由于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抓粮食生产决不能“昙花一现”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明年,直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四补贴”等政策(种粮农民直补和良种、农机、农资补贴)将不折不扣地落实。为更好应对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国家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参加保险的农户将享受到保费补贴。

  除加大政策扶持外,中央还作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部署,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明年粮食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对我们是一个新的重大考验。”孙政才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要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种足种好粮食作物,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同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力争单产增长1%以上。此外,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粮食实现了打破“常规”性增长的转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警示我们:决不能因为粮食生产刚刚走出低谷时就放松粮食生产,抓粮食生产决不能“昙花一现”。

  背景新闻

  粮油"增产涨价"耐人寻味 粮食安全忌高枕无忧

  

粮食连续增产发出啥信号?粮食生产出现大转机?

  近日,国家第四批80万吨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在合肥等地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新华社发(王士龙 摄)

  近期,我国部分地方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波粮油价格上涨是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出现的。与长期困扰我国农民、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后“谷贱伤农”的现象相比,这轮“增产涨价”现象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田里丰收了,市场粮价不降反升

  12月6日,江西有关部门发布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5414万亩,单产突破350公斤大关,全年粮食总产189.65亿公斤,比去年增产4.29亿公斤。江西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江西继2004年、2005年后,连续第三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生产连创新高,消费市场却在涨价。记者在南昌市墩子塘农贸市场一个名为“小兰饺子店”的路边店发现,南昌市民早点主食拌米粉的价格从原来的每碗一元涨至1.5元。店主小兰对记者说,米粉涨价了,油涨价了,调料也涨价了,拌粉不涨价就要亏。

  江西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今年以来,食用油价格一直小幅度恢复上涨,进入11月后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涨幅为近年之最。11月30日,南昌农产品批发市场散装食用油每500克批发价格为:国标菜油4.25元,优质精炼油4.3元,山东花生油5.7元,优质豆油4.6元,分别比11月1日上涨27%、28%、6%、21%。

  记者掌握的资料表明,自2005年早稻收购开始以来,稻谷市场价格持续一年多稳定上扬,前后涨幅超过10%。只有在今年3、4月份国家抛售最低收购价早稻期间有过短时间小幅度的下降。目前的价位已接近2004年3月份历史最高水平。

  多种因素造成“增产涨价”现象

  粮食市场的这一轮“增产涨价”现象并非江西独有,全国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11月下旬,我国各地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受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在生产领域,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粮食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了连续五年下降的局面;2005全年粮食产量4840亿公斤,增长3.1%;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增长7%。据推测,尽管四川、重庆遭遇历史大旱造成减产,全年全国粮食增产的可能性仍很大。

  增产为何还涨价?记者调研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市场的拉动。在连续七年没有出现足以影响全球农产品收成的恶劣天气之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干旱今年一块来袭,导致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小麦出现不同程度减产。

  小麦减产使得美国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从9月中下旬开始领涨,并带动玉米价格上涨。大豆全球库存仍然较大,但也纷纷跟涨。这些情况促成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并带动国内市场。特别是我国大豆消费2/3依靠进口,导致豆油价格大幅涨价。

  其次是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江西省粮食局局长熊根泉认为,当前粮价上涨不是由于没粮,而是粮源都被国家掌握了。仅仅在江西,目前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粮在内,仓库里还有粮食约90亿公斤,这个库存量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大量粮源被国家控制,虽然产量增加了,但市场供应量不增反减,“增产涨价”也就形成了。

  再次是加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粮食消费量增加。伴随着能源短缺刺激起来的生物能源热潮,玉米作为燃料乙醇的最大来源已经被赋予新能源的属性,其需求量正持续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供需缺口。美国农业部预计,2006/0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6.89亿吨,消费量却达到7.23亿吨,期末库存9000万吨,远远低于上年度,也远低于安全水平。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联合研究课题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这些情况拉动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加上气候原因使今年新产玉米大规模上市延迟,加工企业抢购粮源,玉米价格便扶摇直上。

  “增产不跌价”意味着什么

  “增产不增收”在我国由来已久,严重困扰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一块心病。

  首先,从“增产不跌价”现象可以看出,以最低收购价政策为核心的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市场化道路正显现其独特的魅力。我国粮食生产能够在世界粮食普遍减产的情况下“一枝独秀”,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系列惠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熊根泉认为,最低收购价政策也是把农民利益和市民利益较好地结合起来的一个政策。这次各地粮油虽然全线涨价,但没有出现囤积、抢购等现象,说明这种政策下形成的市场价格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也是可以承受的。可以预见,在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导下,在较长时期内,我国粮食产销可以维持目前这种“农民可接受、市民能承受”的“紧平衡”状态,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其次,粮食的能源特性开始显现,并正在催涨粮价。熊根泉说,加工因素成为最近一波粮油涨价的一个原因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各种性质的粮食加工企业将逐步取代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成为粮食市场的主导力量。在发展生物能源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如何让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双赢,是一个已经摆上台面的课题。此外,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仍不能高枕无忧。(记者:林艳兴)

  延伸阅读:

  中国开始限制用玉米提取生物燃料 维护粮食安全

  警惕能源与我们“争”粮食

  汽车与人类争粮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