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煤老大”山西剑指“三大软肋”加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 17:30 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12月24日电(记者王炤坤)对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在自我剖析中找出了制约山西省加快科学发展的“三大软肋”: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科技创新。“十一五”开局之年,“煤老大”剑指“三大软肋”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使全年经济发展的“过热”和不良指标出现了回落,而标志着和谐、民生和生态优化的指标出现了亮点。

  据初步统计,今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可达4750亿元,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2%,人均突破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人民致富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单位GDP能耗下降2%,单位GDP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可望实现预期下降目标。

  煤炭、焦炭、电力、冶金、

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污产业是山西省经济支柱。根据2005年的统计,山西省万元GDP的综合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山西省大气环境质量全国倒数第一,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5年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的43个城市中山西占了16个,而且戴“黑帽”的前三名城市都在山西。长期高强度的采煤也使山西省矿区大面积采空。山西因此成为“污染大省”和“塌陷大省”。而让“煤老大”抬不起头的还有科技创新步履蹒跚。山西虽拥有1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多个科研实验基地和上百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但山西省科技创新的步伐却没有走到前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

  2006年,山西省率先制定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新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5个方面的44项指标组成。新办法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指标有24项之多;二是充分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分别提出了科技进步类指标4项、资源环境类指标9项。尤其是单位GDP“降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排指标”,被列为年度考核指标。

  新的指标体系成了“煤老大”加快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扎紧工业能耗“胃口”,推动循环经济。山西把占到能耗总量65%的200多家能耗大户企业推上

能源
审计
、统计、监督的“重点榜”,进行严密监控。它们耗能一旦超标,就面临被责令整改和经济重罚的可能。同时规定,对企业节能成绩分级考核,指标一直分解到企业的车间和班组,节能指标直接与企业员工的经济奖罚、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山西省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重点,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2006年一些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社区和示范市、县显示出“头羊效应”。

  ——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完善治污的激励约束机制。11个重点城市和32个县(市)的主要负责人是“蓝天碧水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2006年,《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山西省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处分暂行办法》《山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办法》等陆续出台。环保部门与金融、物价、铁路等14个部门联手为环境违法企业打造了“紧箍咒”。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实施“煤炭新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的“三大战役”。近5000个“黑矿点”和1300个“小小”煤矿分别被取缔、关闭,山西省顺势导入全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全省煤矿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启动。长期困扰山西人的煤炭污染、地质灾害、资源能源浪费、矿难事故等“煤祸”,开始从机制和体制上得以铲除。

  ——政府全面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正在形成。从2006年开始,省财政部门重点从增加财政科教投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企业分配制度、拓展政府采购功能、支持科技中小企业等方面,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做强市场主体。2006年省财政安排科技专项资金1.9亿元,同时设立全省技术产业创新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