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基金业步入黄金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1:19 21世纪经济报道

  WTO五年后

  年终特刊(五)

  本报记者邹愚

  深圳报道

  基金业已经走出当初“傍大款”的时代,真正走入了为大众理财的时代。

  2006岁末,站在2200点的股市高点往回望,现在可以断言:至今已经八岁的中国基金业进入了崭新时代。

  基金步入新时代,可以两个数据为标志。

  第一个来自银河证券的统计:2006年11月下旬,国内基金业资产净值规模突破6000亿元,持有A股市场20%的流通市值;第二个则是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单日募集超400亿元,创下全球基金单日发行的最高纪录。

  两个数据对应两种不同的象征意。第一个的意义在于:基金业由此确立了其在证券市场上无可争议的“大佬地位”;第二个则表明:基金业已经走出当初“傍大款”的时代,真正走入了为大众

理财的时代。

  转折之年

  2006年成为中国基金业又一个跳跃式发展的年度,更是中国基金业变革与发展并重的一年。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基金扮演了引领市场与推进改革的关键角色;随着基金兴业的“封转开”,总份额达到817亿的封闭式基金“封转开”开始步入实质操作阶段;9家基金公司入围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成为斩获名额最多的专业投资机构。

  合资公司与内资公司交相辉映是2006年基金业的又一大看点,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已成立并获准开业的基金公司共58家,其中中外合资基金公司24家,占总数的41.4%。

  2006年是基金数目急剧增多的一年,今年以来截至12月8日,已发行85只基金,共计募集资金3775亿元。而在2005年底,国内才218只基金,管理的资产也不过4744亿元。也就是说,2006年基金业整体规模增长接近80%。

  这当中,百亿基金的批量涌现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现象:5月8日,广发策略优选7天发行了184亿份,事隔3年后百亿基金速成于江湖,业界震惊。发行期越来越短,而单日发行规模却越来越大。随着股指的步步走高,投资的热情终究无法阻挡,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在一天内募集了419亿元。中国基金业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单日发行的世界纪录。

  回顾历史,上一个跳跃发展的年份应是在2004年,当时,随着货币市场基金发行的迅猛增长,到当年3月份,全国基金净值总规模已达2400亿元,比2003年9月底的1553亿元暴涨了50%以上。

  然而,这一次的跳跃十分短暂,刚刚起跳就遭遇宏观调控,股市全面低迷,其间,海富通、中信两只百亿基金的发行成为基金发行抛物线的顶点,之后一路下滑。

  2006年的基金业井喷,是否会重演2004年那次短暂的高潮后的急剧衰退呢?从种种迹象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2006年与2004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股市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正在逐步凸显,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长期牛市的预期已经确立,种种因素都足以使人们相信,基金此次的井喷不会再是“昙花一现”。

  大众理财时代到来

  基金规模迅速增长的背后,是一组有趣的数据:上证指数在从1900点冲上2000点的11月份,基金的新增开户数已经激增到107.28万户,而同期A股新增开户数仅有18.46万户。基金的专业理财优势正在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统计数据还显示,在1996年到2006年的这10年时间里,个人投资者赚钱的比例仅有9%,即90%以上的散户都是亏损的。

  这组数据足以告诉我们,基金业的爆发式增长,源于基金开始回归“大众理财”的本位。

  易方达副总裁刘晓艳认为,相比

房地产
奢侈品
等投资而言,基金是门槛最低的投资手段,“1000元就可以买基金”。正是因为如此低的门槛,加上2006年的牛市财富效应,推动了基金业的整体发展。

  数据显示,管理资产规模达500亿的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其个人投资者占据八成,截至2006年三季度,其持有人已经达到70万。而嘉实400亿基金的发行,更是使其持有人接近100万之众。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大众的力量让基金业得到跳跃式的发展。

  大众理财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基金公司推出不片面追求高收益率,而是保持稳定收益的产品。毕竟,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在关心财富增值之前,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会不会亏钱”。一直困扰基金业的业绩排名导致的行为短期化现象,有望在未来市场力量的主导下得到逐步纠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