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可转债萧条有望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1:19 21世纪经济报道

  WTO五年后

  年终特刊(五)

  本报记者刘诗颖上海报道

  在经历着风起云涌的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转债应当说是相对低调的一个交易品种,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其境遇一点也不为过。

  在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新发布的文件中公开表示“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极大地丰富了转债市场的投资品种。

  可以说,在已经过去的2006年,转债市场悄然经历了一场不小的变局。

  某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在可转债市场大幅萎缩之后,剩下的老可转债多为偏债型转债,离转股还有很大的距离;新发行的转债产品暂时又不会给基金带来很高的超额收益,债券基金缺乏有价值的投资品种。

  民生银行的保荐人———华欧国际的李锋认为,从股改的原则上说,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转债持有人是债权人,不是股东,转债持有人应该是股东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转债持有人也获得对价,就伤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不过,从股改公司推出的方案来看,因为送股或转赠股本方案的推出,造成市场对于盈利稀释的担忧,从而引发了股票的大幅下跌,转债持有者由于不能获得对价,相应承受了股票及转债双双下跌的双重损失。

  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金牛能源(000937.SZ)。华夏基金转债研究员魏镇江指出,金牛转债(125937)在股改前的未转股金额为5.79亿,若全部转股,总股本可增加11.88%,流通股本增加42.62%。此方案一出市场就作出了反应,与股改前相比,金牛能源最多下跌24.86%,金牛转债最多下跌20.85%,完全失去了转债应有的稳健性。

  对此,兴业基金投资总监杜昌勇认为:因为转债持有人不是流通股股东,因此不应获得对价并且不会受到损失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杜昌勇认为,所谓的“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暂不流通”要约进行改变而作出的补偿,这也同样适用于转债持有人,转债是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发行的,如果非流通股流通会影响股价,那也同样会影响与标的股票有着密切联动关系的可转债价格。

  在争取股改对价的环节上,转债持有人最终也未能获得监管当局的“名分”,可愈陷愈深的转债流动性危机还是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为了重振可转债市场,当重启再融资列入议事日程之后,证监会将转债品种的创新和规模的扩张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转债市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2006年7月27日,股改后第一只可转债品种华发转债(110325)发行,转债市场容量逐渐恢复。在8月份转债市场容量创历史新低之后,到了9月底上升为103.78亿元,11月为107.17亿元。发行可转债已经成为继定向增发之后,上市公司推出的另一项重要的再融资方案。

  同时,在2006年11月13日,马钢股份(600808)发行了国内首只可分离债券。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极大丰富了转债市场的投资品种。

  在这次发行中,可分离债票面利率为1.4%,仍然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其中,大成债券基金动用资金规模超过了1.6亿元,中签了91545张的马钢可分离转债;兴业可转债基金中签张数也接近1万张,招商安本增利债券基金、普天债券基金和长盛债券基金都参与了马钢可分离转债的网下认购。

  然而,债券基金的认购量在总发行量中所占的比例很低,仅为总发行量的2%左右,马钢可分离转债多数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新发股票基金、券商、财务公司等机构获得。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债券基金总份额有限,再加上本来已经有一些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种,转而认购马钢可分离转债有比较大的机会成本,其他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因此马钢可分离转债基本上都被其他机构获得。

  继马钢股份发行之后,唐钢股份(000709,SZ)、中化国际(600500,SH),武钢股份(600005,SH)也推出了它们的可分离债发行方案。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具有减少财务成本、融资门槛低的多重优势,采用可分离债券进行再融资的公司将越来越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