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论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23:09 中国经济时报
■张振武 中国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三:国际化 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谁是我们需要结交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畜产品国际化的首要问题;采取优质取胜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打有机食品这张硬牌,可收到既能守住国门,又能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一石双鸟的效果。 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谁是我们需要结交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畜产品国际化的首要问题 中国农产品关税已由54%降至15.3%,我国成了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在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现在加入了国际化这个新内容,提高了复杂程度,也增加了难度。需要我们接受更严峻的考验,承担更大的风险。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畜产品进口冲击会进一步加大。如饲料业中的大豆,进口量已超过国内的生产量,导致国内大豆出现价跌卖难。在羊毛业中,国毛已被澳毛挤垮,失去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接下来将会遭受围猎的可能就是鸡肉、牛肉、玉米等。在畜产品出口方面,由于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变化,检测标准更加苛刻(如日本推行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规等)。致使我国畜产品出口下降,由顺差变为逆差,并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面对冲击与挑战,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抱怨对手心狠手辣;也不能忍气吞声被动地任人宰割,更不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当务之急先要弄清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谁是我们需要结交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畜产品国际化的首要问题。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研究战略、制定对策,探明畜产品国际化的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采取化被动为主动的有力措施,努力提升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那么,谁是中国畜牧业的竞争对手呢?玉米与大豆是饲料业的主体原料,大约占猪禽全价饲料的80%。美国是位居世界第一的玉米主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42%,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0%。北美的美国与南美的巴西玉米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48%,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5%;美国的大豆也是全球第一,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42%,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46%。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占第二位,大豆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4%,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47%;在畜产品中,美国年产鸡肉1522万吨,居第一位,占全球总量的26.3%,出口量为62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7%。巴西是第二位,年产鸡肉81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5%;世界牛肉的主产国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巴西,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牛肉四强年出口牛肉388万吨,占世界牛肉出口总量的83%;世界上羊肉最大的生产国是新西兰、澳大利亚,它们也是最大的羊肉出口国,年出口量为77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95%。欧盟是个例外,它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国家”,其畜产品市场对内部成员是绿色通道没有壁垒。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则封闭排斥,设置了铜墙铁壁般的各种壁垒。荷兰等国的畜产品都是出口到欧盟的,应视为内销,不应看做是出口。中国畜产品大量进入欧盟市场很难,同时欧盟畜产品对我国的冲击也不会很大。 中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对手阵容强大,饲料玉米、大豆是美国、巴西、阿根廷,鸡肉是美国和巴西,牛肉是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羊毛、羊肉、奶粉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它们都是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地多人少、土地面积广阔(美国936万平方公里,2.98亿人口;加拿大997万平方公里,0.33亿人口;巴西850万平方公里,1.79亿人口;澳大利亚770平方公里,0.18亿人口;新西兰27.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基于这样的国情,它们扬长避短,采取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土地资本技术密集型畜牧业。为适应这种发展模式的需要,它们以企业化的大型畜禽场为畜牧业微观经营主体。并培育了在全球纵横驰骋的跨国公司,以跨国公司为龙头,构建了几乎覆盖全球的产业体系。无论生产还是销售,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 以肉鸡业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鸡生产国,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出口量也是全球第一。现在鸡肉产业链各环节,都掌控在美国公司手中。如肉种鸡的主导品种是AA、艾维茵等,都由美国公司垄断,全世界的快大型肉种鸡,都要到美国去进口。肉鸡饲料标准是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配方中玉米与大豆粕占据80%的比例。美国是世界玉米、大豆最大的生产国,出口量也是第一,饲料主原料如果进口的话,也需到美国去采购。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店,开遍全球各地,主产品有炸鸡腿、炸鸡翅等,供应着全世界的人食用。这样,买种鸡要到美国去买,饲料原料要到美国去采购,鸡肉要从美国进口,吃鸡肉要光顾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 美国的肉鸡业有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全球化的战略,自然也要把中国纳入它的全球产业体系中来。因为,中国人吃鸡的数量太多了,中国鸡肉消费市场太大了,美国鸡所占的比例还很小。这怎么行?障碍是什么?是中国肉鸡的生产方式和鸡肉的消费习惯与美国的产业体系不配套、不适应。如在生产方式上,是小规模散养,主导品种是本土的三黄鸡等,主流消费形式是农贸市场售活鸡,现场宰杀吃鲜鸡。美国模式是大型规模化、工厂化饲养,品种是快大鸡,产品形式是冻鸡,这两种体系模式对接不上。怎么办?需要对中国肉鸡业动手术进行整合改造,使之适合美国的模式,以便纳入它们的全球化产业体系之中。 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整合,产业集中度越高,跨国公司操纵控制越容易、越方便。如在大豆产业链中,油脂加工厂是关键环节,是咽喉要道。垄断加工业之后,上游可控制种植业,下游可操纵饲料豆粕的行情。前几年,中国的榨油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诱惑下,经过互相竞争吞并,仅剩下少数大型企业。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这些企业经过兼并扩张、浴血奋战,已伤了元气,还大兴土木改造扩建,已筋疲力尽。正当苟延残喘之时,跨国公司乘机伸出橄榄枝,与之合资合作将其招安。跨国巨头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掌控之后,就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把红旗插上山顶,就等于占领了整个山头,把方向盘抓到手,就能操纵整台车。只要纳入到它的产业体系之中,就可以采取牵住牛鼻子、控制整头牛的办法,来主导操纵我们的产业链。跨国巨头掌控了中国80%的加工能力之后,即形成垄断局面,完成战略合围。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产量逐渐萎缩,由1996年前的出口国变成现在的进口国,进口量超过国内的产量。这时候豆油却涨价了,但受益最大的不是中国豆农,因为油脂厂加工的大部分是北美南美的大豆。 整合机会并不是守株待兔等来的,跨国公司也会不择手段地算计中国企业,使其饥寒交迫、雪上加霜、走投无路,被迫主动缴枪投降。如2004年的时候,控制着话语权的跨国公司,利用芝加哥粮食期货市场,散布信息说北美南美大豆丰收无望、库存空虚,价格看涨。待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傻乎乎地冲进去,买了大量期货大豆,国际市场的大豆却重重地跌了下来。致使中国大豆加工企业亏损惨重、大伤元气,从此一败涂地、难以翻身。现在,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占中国大豆加工能力的80%,中国的大豆加工业已是合资企业的天下。 禽流感也为炒作中国家禽业提供了题材,同炒作人权一样,背后都是利益。竞争对手故意把禽流感战火引入中国,目的是试图唱衰中国的家禽业。它们说家禽散养是禽流感的源头隐患,规模化、工厂化饲养方式的防疫措施才是安全的。由于中国家禽以散养为主,自然就成了禽流感的重灾区。而美国模式的家禽都是规模化、工厂化封闭饲养的,自然就是安全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被指责为传统落后的散养方式,竞被欧洲所推崇。欧洲为满足动物福利保证动物健康,到2012年即全面停止家禽笼养,改为自由放养,生产有机鸡蛋、有机禽肉。可见畜牧业全球性的大趋势并不是工业化饲养方式,而是生态化饲养方式。 它们还污蔑我国农户家庭经营传统落后,大力推崇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模式,这是在误导我们走弯路。农户家庭经营是由我们国情决定的,就种养业而言,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管理成本低、费用省、效率高。畜牧业追求大型规模化,就必须采取工业化方式,必须把农户转型为企业。在我国推行这样的发展模式,受到资源制约、资本制约,还会加大环境的压力。规模大小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试金石,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先进、越现代。我们不可违背国情贪大求洋,搞大型规模化,而应因地制宜地根据国情选择小型规模化,小型规模化才是中国特色的规模化。 中国畜产品国际化也需要结交朋友,结交那些能够为我们提供市场资源的朋友。结交那些能够给我们饭吃,又不与我们抢饭碗的伙伴做朋友。就畜产品贸易而言,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谈判不成最好,如果谈成功势必对我国奶粉、羊毛、牛肉等畜产品产生巨大冲击。而与日本、俄罗斯的互贸区若能形成,对中国畜产品就是福音、幸事。 扬长避短突出比较优势,实行优质取胜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畜牧业强国 世界畜牧业强国的国情是地多人少,它们是土地资本技术密集型畜牧业,它们是以量取胜的大型规模化畜牧业。我们的国情正好相反,是地少人多,从量的方面在规模上与它们进行竞争,我们没有优势。在农区畜牧业方面,由于我国耕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无法像美国、加拿大、巴西那样,拿出大量的耕地种草养畜,或大面积地种植饲料作物,用来发展大型规模化、工厂化畜牧业;在草原畜牧业方面,我国北方五大牧区的草原都是干旱草原,草低矮又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且退化沙化较为严重。而新西兰、澳大利亚雨量充足,草原四季常青,我们无法采取与澳新相同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我们不能把世界畜牧业强国的发展模式,用来作我们的参照系,以其所长比已所短。这个参照系是哈哈镜,用来比照我国的畜牧业,容易得出落后的负面看法,甚至可能得出一无是处的悲观结论,使我们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各有利弊,实行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就是要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我国人多地少不能广种,但可以精耕细养。我国农民资本缺乏、资金紧张,不适合发展企业化的大型畜禽场,但可以发展种养结合的小型规模化农户,利用有限的农牧业资源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拓展。通过精耕细养,生产劳动密集型的有机食品;通过精雕细琢,生产有中国传统优势的美味食品。中国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气候多样、生态多样、物种多样、民俗文化多样。可以生产多样化的特色食品,满足全球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化都是未来的消费大趋势。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情,就要有独一无二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畜牧业,不应趋同而要求异,不追求大规模高产量,转而求优质、求健康、求特色。 竞争对手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的,产品也是同质化的大路货。猪种都是大白、哈白、杜洛克;肉鸡品种都是AA、艾维茵;蛋鸡都是海兰、罗曼;肉牛都是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等,都是国际厂商统一提供的。饲料配方也都一样,饲料原料同样都是玉米、豆粕,加维生素、矿物质。鸡舍牛棚结构形状尺寸材料都一样,猪栏鸡笼是标准化产品也都一样,杀鸡、杀猪、宰牛的厂房车间都一样,选用的设备也都一样。国家的特点没有了,民族的特征也消失了。如果沿着这条路走,容易被整合纳入到竞争对手的全球化产业体系之中。这可能是人家预先布下的口袋阵,一旦误入很难逃脱。采取差异化竞争,就是他们搞数量型,我们搞质量型,搞有机食品;他们玩机械,我们玩人力,搞劳动密集型;他们是初加工,我们搞深加工方便化、美食化;他们搞工厂化养殖,我们搞生态化养殖;有机畜产品是种养结合的系统工程,是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有机栽培。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我国农民祖传的看家本领。在加工环节上,我国近年来也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大型现代化的乳肉产品加工厂,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落后。具备有机畜产品的种养加工能力,已经全程配套。 畜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都是以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为主题作文章,无非就是疫病药残与动物福利。如果我们生产的畜禽没病,无病自然也不会喂药,不喂药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农药残留。采取健康的饲养方式,就能做到畜禽健康无病不用药。生态化的饲养方式,就是健康的饲养方式。有机食品标准是国际食品安全的最高标准,把有机食品确立为国家标准,就是与国际化接轨。达到了有机食品标准,就有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什么肯定列表制度,什么新食品安全法规,统统都会被破解,让它们无话可说,这样我们的畜产品就有了国际竞争力。 城市中的酒店食堂是销量大、价位高的优质销售渠道,是稀缺的市场资源。对国内市场这一优质畜产品销售渠道,实行有机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准入,包括实行生鲜畜产品市场准入,让国内的优质市场资源由我国农民独享 国际化也是市场化,不过是全球性的大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资源是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是畜牧产业的生命线,它决定中国畜牧业的盛衰。市场资源的重要性,可以用肉鸡产业的例子来说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国肉鸡产业的黄金时代。主要特征是市场形势好,日本人喜欢吃鸡腿,就把鸡腿肉出口到日本市场,卖个好价钱;欧洲人喜欢吃鸡胸,就把胸肉出口到欧盟,也卖个好价钱;中国人喜欢吃鸡头、鸡爪、鸡脖子,则留下自己食用,也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的市场结构对鸡产品的销售非常有利,因而也推动了中国肉鸡业的飞快发展,并迅速达到鼎盛时期。 近年来,鸡肉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国际市场方面,欧盟因药残问题,从1998年停止进口中国鸡肉,至今没有恢复;俄罗斯年进口鸡肉达百万吨,仅给中国几千吨配额;日本也在农产品方面与中国闹起贸易摩擦,2004年以禽流感为由,停止了中国鸡肉冻品的进口,至今尚未恢复。肉鸡业还很不幸地遭遇了禽流感灾情,更是雪上加霜,把这个行业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禽流感疫情尽管严重,并没有死太多的鸡,也没有死几个人,直接经济损失并不大。但经过媒体炒作渲染,造成消费者心理恐慌,谈鸡色变,不肯大量消费,从而导致市场萎缩,至今尚未恢复元气。禽流感给整个产业带来的是市场打击,合并症是市场风险。 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风云突变,给中国肉鸡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实际上中国鸡肉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并不大,在出口最好的2001年,出口量也仅为55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5.85%。尽管出口量所占比重很小,但却是该产业的晴雨表,发挥着杠杆作用。只要出口形势好,整个行业日子就好过,产业就兴旺,企业就盈利,农民就增收。原因是出口数量尽管少,出口比重尽管小,但价位高。如出口日本的鸡腿肉价格为每吨1500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2万元/吨,串类产品价格为每吨2409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9万元/吨,出口价格比内销高出很多,甚至是内销价格的倍数。有了这样的好市场,有了这样的高价格,国内市场价格即使低点也不怕,内销品种赔点钱也能承受。中国鸡肉出口主销市场是日本,最高时占出口总量的70%。可以说当年我们肉鸡产业的兴旺,是由日本市场支撑起来的。因此,日本市场对中国肉鸡业分量极重,一有风吹草动,中国肉鸡行业就惊慌失措。一旦日本停止鸡肉进口,中国肉鸡行业就陷入灭顶之灾。这是市场力量的体现,这是市场资源的重要性的表现。 优质的市场资源并不全部存在于国际市场上,我们自己手中也拥有。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其中,城市人口就有5.62亿之多,是消费能力强、需求档次高的群体。城市中还有数量众多的餐饮酒店、学校机关食堂等,这是销量大、价位高的优质畜产品销售渠道,是畜产品宝贵的市场资源。这是我国城市化战略创造的巨大商业机会,城市化人口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对畜产品安全健康的消费需求,需求就是市场,市场即是资源。现在,需要创造条件让农民也能分享这份城市化的硕果,国家要对这一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进行保护,像保护天然林那样措施有利,像保护环境那样坚决果断,使这些优质稀缺的市场资源,让我国农民能够独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既要走出去,也要守国门。当前,守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同时守国门也不容易,需要具有产业竞争力,还要符合WTO规则。但是,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坎,几乎是铜墙铁壁,因此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绝非轻而易举、一日之功。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抢先把家门口的市场抓在手中,有了稳固的立足之地,培育了竞争优势,有了本钱之后,再去图谋国际市场也来得及。 国家要对城市中的餐馆酒店、学校机关食堂等优质商业渠道,实行有机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准入。城市人口密度大,食品的质量安全与健康最为重要,城市里的餐馆酒店、学校食堂,是大众化的集中餐饮场所,食品的质量安全更为重要。有机食品标准比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安全标准更高,也是国际通用的标准,是与国际规则在高端接轨。对城市中的餐饮酒店等优质商业流通渠道,实行有机畜产品市场准入,限制了不能大量生产有机食品的外国竞争对手。将这些宝贵的市场资源,给予生产有机畜产品的我国农户。 这种宏观调控不是在产量上作文章,而是在市场渠道上找突破口。进行了这样的宏观调控,农民可以通过畜产品提质增值来增加收入,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城市的消费者也吃上了安全健康的畜产品。这样的宏观调控还能够把潮水般涌来的国外畜产品,挡在优质商业流通渠道的大门之外。我们没有关上国门,国门仍是敞开的,只是对餐馆酒店这类销量大、价位高的优质市场资源设置了壁垒。把这类优质市场资源保护住,留给我国农民自己来享用。其它商业流通渠道,仍对国外竞争对手开放。 畜牧业强国采用大型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方式饲养畜禽,把有生命的畜禽动物,当作无生命的工业品来生产。把它们作为产肉产奶产蛋的机器,无法保证动物福利,导致疫病与药残等畜产品安全问题。大型规模化、工厂化难以生产有机食品,这是它们的短处弱点。由于生产方式与产业体系的刚性,也由于国情制约,它们只能如此。它们只能以规模数量取胜,只能生产千品一面的大路货,难以转型从事有机畜产品生产。对优质市场渠道,实行生鲜食品准入,也是必要的。国外畜产品是飘洋过海进来的,需要通过运输物流等环节才能进入中国市场。只能采用奶粉、冻肉等产品形式,生鲜食品是他们的软肋。我国台湾及东盟等贸易伙伴,向大陆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水果蔬菜等,不是畜产品。对畜产品实行有机食品与生鲜食品的市场准入,仅是针对畜产品主要竞争对手,不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战略布局。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