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快速成长 个人财富增值凸显三大信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6:3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宋振远 苏晓洲 邓卫华)“十一五”开局之年,储蓄国债降温,股市瞬间转身,基金投资火爆,——中国资本市场此消彼长的三大信号,宛如一幅天气变化的“七彩云图”,折射百姓投资理念、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变化,也勾勒出2006年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轨迹。 从储蓄到股市:百姓渴望分享高增长的企业“红利” 在长沙市迎宾路一家储蓄所,一位退休干部正取出部分存款用于个人投资,希望“钱生钱”。他感叹自己醒悟得太迟:“国民经济每年增长10%,但我的银行存款税后利息不到2%。再考虑物价上涨,储蓄实际是贬值的。现在股市看涨,高回报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这让我感到把所有钱捂在银行实在可惜。” 湖南有关金融机构调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选择“更多地储蓄”的人数, 比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3日发布的金融报告显示,同9月末相比,10月份人民币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 长期以来,中国人偏爱储蓄,一是为子女教育,二是养老,三是防病、防失业,投资作用不明显。而2006年国人储蓄降温,则透出个人财富渴望增值的愿望。 济南市一家商业银行的冯女士列出了今年的个人理财账单:在年初按揭30万元购买住房之后,她取出所剩储蓄存款的80%,分别购买了股票、国债和信托基金。其中年初买的股票已有20%的收益。 一边是储蓄降温,另一边则是股市增量资金如过江之鲫。统计显示,10月份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余额为6042亿元,比上月增加216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增长182%。前三季度内地股市投资者的新开户数接近280万户,同比增长300%。 显然,股市转暖,使大量百姓储蓄分流到股市。上证指数自11月20日突破2000点关口后,12月20日更站上2373点,连创新高。 百姓“储蓄偏好”的松动,有两个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其一,央行自1996年后8次降息,并开征20%利息税,银行存款已失去保值增值意义。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经济从2002年开始步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但国民没能分享到绩优企业的“红利”。 资本要求增值,如同工人要求工资一样。压抑已久的百姓银行财富,终于在2006年借“股改”之机释放出强烈的增值冲动,“拿出储蓄、参与投资”成为股市流行语。 金融专家李琨分析说,“股改”旨在抛弃过去企业脱困式的上市“夺利”路径,转而踏上利润共享式的股市“分利”之途。其最亮眼的进步,是强迫大股东关心市值,而市值考核的引入,迫使大股东必须用好的业绩回报股民。另一方面,利润丰厚的央企今后在海外上市的同时必须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这意味着内地股民能更多分享大蓝筹股的红利。 同时,治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清欠行动取得实质进展。11月7日,科龙电器前董事长顾雏军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等多宗罪名被起诉,目前此案正在审理过程中。12月2日,原“S明星电”董事长周益明被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控制的明伦集团被处以5000万元的重罚。金融专家认为,这两起资本市场大案被查处,说明大股东随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时代已宣告结束,我国股市所处的基本环境在逐渐净化。 这些调控手段综合运用,如点石成金的魔棒,让几近崩溃的股市化蛹为蝶,投资者终于看到了露出的牛蹄。 从追捧到冷场:国债降温折射个人理财多元化 几年来,不论时限长短,利率高低,国债一直是备受百姓追捧的安全投资品种,皇帝女儿不愁嫁。但进入2006年,排队认购国债的人流中开始出现“杂音”:国债投资3年,年利率不过3%多一点,而很多基金一年的回报超过20%! 这种比较效应已在发挥作用。自9月1日起发行的第四期凭证式国债,首次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降温态势。 济南市商业银行建设路支行营业部主任黄新说,凭证式国债一直被称为“金边国债”。但8月19日央行加息后发行的第四期五年期国债,却没有出现往常排队抢购的局面。不仅是凭证式国债,今年发行的第二期记账式国债也风光不再,一些银行甚至在大厅里贴出 “本网点储蓄国债额度充分,欢迎投资者购买”的促销告示…… 华西证券一位客户经理分析说,此次国债的3年期票面年利率是3.39%,5年期的是3.81%。而按现在每次加息上调0.27个百分点推算,只要经过两次加息,国债利率就将失去其“金边”效应。 一些银行业专家认为,国债不再一枝独秀,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可投资的渠道多了。除了股市和基金,个人外汇买卖、外汇期权和炒金都被老百姓纳入了投资视野。 长沙市东风路并非当地的“金融街”,但很多商业银行储蓄所门楣上,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宣传横幅很惹眼。银行职员们特别是客户经理,现在都得苦学各种理财产品的交易办法并计算收益。 对于个人资金逐步向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分流,也有专家表示担忧,他们提醒说,目前国债安全性强,仍值得作为家庭理财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蛰伏到火爆:基金利好凸显“专家理财”优势 长沙吴先生的母亲早年丈夫去世后,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为回报母亲,吴先生及兄弟姐妹凑了约40万元为母亲养老。这笔钱,一直被雷打不动地存在银行,即使吴先生做生意资金紧张也没敢动用。但11月份经家庭会议讨论,他们决定拿出这笔养老钱的一半购买开放式基金。 2006年以来,基金赚钱效应凸显,各地基金投资热情高昂。12月1日正式发行的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基金,仅1个工作日就结束募集。12月7日发行的“嘉实策略”,则创下了全球投资基金发展史上的一个纪录:一个发行日内募集约400亿元。 在京城,“买基金了吗”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即使是在湖南等中部省份,销量也超过2亿元。在长沙市德雅路一个工行储蓄所,最近很多人一边办储蓄取款,一边办基金认购。一些金融机构和中介还开通了“基金团购”业务。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11月份,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超过17万户,其中基金账户超过15万户。从沪深股市盘面看,2006年以来很多基金累计净值增幅超过100%,平均回报超过20%的新基金俯拾皆是。 北京的李先生年初以单价0.63元买入8万元的封闭式基金,在获得5%收益后就撤退了。李先生当时认为,开放式基金多年蛰伏不动,封闭式基金甚至打折交易,5%应算得上是一轮行情了!可到10月这只基金累计收益达60%。 据悉,截至11月底,全国58家基金管理公司已推出294只投资基金,其中既有高回报高风险的股票式基金,也有较为稳健的债券式、货币式或混合式基金。基金的良好表现,让百姓看到了“专业机构理财”的优势。 对当前的“基金热”,各界正面评价较多,但不少消费者也呼吁管理层进一步加强对基金市场的监控,以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相关新闻: 受赚钱效应鼓舞 11月人民币存款增速继续下降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张旭东、刘兵)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11月金融运行报告显示,1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9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增幅比10月降低0.2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增速进一步下降。 国债、储蓄遭遇寒流 老百姓的钱跑到哪里去了? 在公布居民储蓄存款下降的同时,央行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余额达6042亿元,比上月增加2161亿元,同比增长182.9%。“5年来股市首次大行情,分流了债市、储蓄的资金。”业内人士据此分析。 股市的向好,带动了“打新股”类理财产品和基金的销售。 告别五年熊市 股民信心回升 如果说,2006年行情让投资者尝到了“牛角初展”的喜悦,那么,2007年市场的“花样年华”仍然值得期待。 应当意识到,制度变革完成后的A股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目光汇聚的焦点,大发展和大扩容将是来年市场的重要特征。充裕流动性堆积将进一步深化A股的价值重估行情,而可预见的公司业绩增长则会稳固行情发展的基础,全面重估A股的大门正缓缓打开。 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专家提醒:投资基金有风险 据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12月12日,92只股票型基金平均投资收益率为98.1%,14只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9.3%,如扣除其中的新基金,涨幅更是可观。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