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银行理财,靠什么留住储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1:30 今晚报

  有读者反映,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似乎有些“变味”。以往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的固定收益型产品越来越少;而对外宣称预计年收益能达8%甚至10%的各类浮动收益型产品倒是能在好多家银行里找到。适当提高预期收益本无可厚非,可是,在理财观念没有全面普及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增加背后的风险警示也能吓退不少保本求稳的储户。

  宋大娘最近有数万元到期储蓄资金,看着手里少得可怜的利息,她准备用这部分钱去做人民币理财业务,可是几家银行除了有和外汇、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外,没有那种“投资国债、央行票据或其它银行间市场债券”的老式产品。“刚弄明白人民币理财是咋回事,可现在一转眼情况又变了”。大娘无奈地表示,现在的这些产品要么挂钩,要么联动,好多都和股票有关系,最主要的是这些理财产品“收益说的挺高,但签合同时又不能写上,还有一大堆看不明白的前提条件,想来想去还真不敢买”。

  记者为此致电近10家银行的服务热线,发现近期这些银行确实没有早期那种“投资国债、央行票据或其它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固定收益型人民币

理财产品;同时,有三家银行正在销售的理财产品将用于股票市场的新股申购,两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和
汇率
、股价挂钩,这些“清一色”都是浮动收益挂钩型产品。证券市场发生根本性好转,再加上外资银行开始正式进入,这些外围变化都诱使银行开始积极抢占市场份额,通过理财产品来留住储户资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可目前这种有攀比、逐利嫌疑的做法未必能让所有的储户买账。

  银行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对于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说,或许简单明了,有的产品预期收益甚至预测的非常保守,可这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理解银行其中的良苦。文中提及宋大娘的态度可以代表一部分保守理财观念,她表示,放在银行里的钱就是要稳字当先。自己手中这笔钱将来要用于应急和养老,不能出任何差错,因此暂时不会选择那些提高了收益也增加了风险的理财产品。在采访中,还有人表示,现在股市这么好,如果打算追求高收益的储户,可以选择收益更高的券商集合理财、

开放式基金,甚至直接买股票;若储户根本不关心资本市场的变化,此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对他们也不会很明显。有理财人士提出,退一步讲,挂钩型理财产品即便能够赢得市场多数人认可,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合同所列举的风险并造成收益损失,银行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可能因小失大,遭遇信誉危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