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人,人人都想当老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2:34 重庆商报
编者按:在浙江,做着创业“点石成金”梦的人比比皆是。补皮鞋的开始卖皮鞋,再自己生产皮鞋;修电器的后来就生产电器……他们中十之八九是普通老百姓,发达前往往是农民,白手起家,从“草根”开始生长。 相形之下,重庆的创业氛围要平淡得多,有着创业激情的人也要少得多。相当一部分重庆人在就业与创业的“十字路口”作出的选择往往是:“宁愿打工,不愿创业”。 为帮助大家解放思想、大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一组名为《对比浙江话创业》的系列报道。 在重庆、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一帮特殊的浙江人——他们操浙江腔,说重庆话;他们是浙江籍,却在重庆生活了许多年;他们有的娶了重庆妹,还生了重庆娃。重庆总商会浙江商会的数据称,目前“重庆浙商”已有18万之巨,涉足了重庆绝大部分区县。 浙商巴渝唱好戏 走进重庆陈家坪机电市场,你会产生一种到了浙江的错觉——因为在这里,随时随处都能听到浙江方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批背靠浙江机电产品企业的浙江人便涌入这里。 现在,每天约有3000名浙江人在这里经商,占了经营户总数的1/3。让你产生同样错觉的还有朝天门市场。走进港渝服装广场,只见长廊两侧挂满了知名服装品牌的广告牌,报喜鸟、庄吉、南极人……细数下来,20多个品牌中有18个产自浙江。 而在商业中心解放碑,浙商的品牌也到处可见——千叶眼镜、诚泰通信、国泰通讯、名瑞服饰、两岸咖啡……可谓个个名震山城。 也就是说,巴渝大地处处都有浙江人。充满活力的浙商正在成为我市民营经济一部活的“教科书”。 重庆人创业氛围淡 与浙江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相比,重庆的创业氛围则要“冷淡”得多。 来自我市各创业培训点的调查显示,在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创业打算和冲动的占到了60%以上,而真正将创业付诸行动的不到40%。如果再看整个社会,这两部分的差距会更大。 重庆人宁愿打工,不愿创业。重庆渝中区就业培训中心校长王小莉说:“许多人参加就业培训的目的,是认识老板。一方面他们没有创业资金、缺乏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在观念上不接受创业,害怕承担风险。他们认为,与其奔波劳累,不如领工资来得容易。” 创业氛围差异大 不可否认,重庆与浙江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举例来说,过去,重庆人最喜欢嘲笑的就是江浙人请客吃饭。说他们常常是买回几两肉,变着花样把肉掺和在其它几个素菜中,就能请一大桌人到家里吃饭。不像重庆人“耿直”,请人到家里一定要“大吃大喝”整安逸。 仔细想来,江浙人在请客上的“小气”是有道理的,且不论他们是否在考虑珍惜资源、不浪费食物,至少那种工于“算计”的精明,正是创业经商的必备意识。 正如前不久随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考察了浙江、江苏的南岸区委书记张季所说:“江浙崇文,重庆尚武,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面前,重庆的豪放有余却不及江浙的精细周到来得实用。” 重庆日报记者 张红梅 王妍莉 周雨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