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3.9万亿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2:33 北京商报

  今年3.9万亿元将入财政的腰包。

  数字本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从财政几年连续增收的势头来看,这是意料之中。在意料之外的是,如此庞大的财政资金,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却隐而不显。

  一种经典的宏观经济模型认为,一国的财政政策主内,货币政策主外才有利于维持国内外经济的平衡。理论虽然不一定完全适用,在实际中也能千变万化,但这几年财政政策在公众视野中从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主导位置逐步退出,货币政策被推向了前台。

  不过要知道央行为收缩流动性,一次发行定向票据也是在千亿范围内,而现在整个财政资金的量是其几倍,其在支出时对宏观经济的能量释放不可小觑。

  如果财政政策能在转移支付时偏向养老、医疗、住房、教育补贴等公共性事业,那么可以想见的是公众的预防型储蓄——也就是为将来支付做准备的储蓄将逐步减少,银行放贷的闸门从源头上便有所遏制,而同时,国内消费市场也有望启动,内需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显现,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则相应有所缓解。

  有关资料表明,与国外相比,中国用以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明显落后,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

澳大利亚为35%,而中国只有10%左右,而且这10%的投入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社保支出如此少,那么财政支出都去了何方?除了数量庞大的行政管理经费外,可以推论的是,支出用在了政府直接投资上,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情况的确如此。不过,政府投资投向何领域,投资领域是否有与民争利的倾向,政府投资是否有效率、政府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是否推波助澜?一系列问题一直遭人诟病。

  财政政策淡出公众视野,并不意味着其不作为,只是其作为的好坏变得隐性而已。

 杨雪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