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文]“龙乡”质监人 “内方外圆”铸辉煌——河南省濮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纪实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1: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濮阳市质量技监局局长付庆书(中)在街头向群众宣传识假辨假常识。 河南濮阳,一个古老的地方,因“中华第一龙”在此地发掘出土,被誉为“龙乡”。如今,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强力实施“内方外圆”战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新亮点,工作有效性明显增强,社会形象大幅提升。这个团队就是河南省濮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内方”篇 “内方”,即对内严格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好的工作机制,可以使懦夫变成英雄,可以使懒汉变成模范;相反,工作机制不好,则会使勤奋的人懒惰,使能干的人逃避现实。”濮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庆书带领新的班子上任之初,正逢濮阳市局问题多、情况复杂的时期,干部职工思想不稳、情绪波动、士气低落。面对这种情况,他和党组一班人按照“对内调动积极性,从稳定人心做起,从自我做起”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招:强责提效。2005年,该局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在全省质量技监系统率先掀起了一场效能改革。详细制订和划分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任务,明确规定了每一项工作的办事程序及时限;制定了工作细则,将任务具体明确到人。印发了《濮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效能建设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了工作岗位,分解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责,并制定了公开办事程序流程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顶岗工作制、责任追究制、效绩考评制等,并以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 第二招:治庸提能。今年初,该局围绕“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梗促廉”原则,在全省系统第一个实施了治庸计划,推行效能问责制。对系统内存在的19种涉及“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主要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和问责。自实施“治庸计划”以来,该局查处效能案件7起,分别对15人给予了相应的纪律处分,在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三招:厉行节约。“现在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花单位的钱,比掏自己的腰包还抠。”眼下,濮阳市局的干部职工都知道了这个理儿。 局长付庆书说:“不抠不行,我们系统过去由于基建过快等历史原因,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我们身上。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会有发展的希望,只能是死路一条。上对不起省局党组的信任,下对不起全市系统500多名干部职工的殷切期望。” 该局建立了以“收支两条线、开支一支笔、管理一套账”为核心的收支统管制度,实行“财务统筹,收入上缴,支出下拨”的管理办法。去年4月,对全市系统127名临时人员集中进行了清退,仅工资一项就为全市系统年节约支出78万余元。同时,在网络通讯、车辆维修、水电使用、机关招待等方面出台措施,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2005年,仅市局机关各项支出较2004年就下降了100多万元;今年前11个月,各项支出在2005年的基础上又下降100万元。 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该局为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解决了多年没解决的医疗保险等政策性福利,增加了649万余元的固定资产,添置了245万余元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了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 “外圆”篇 “外圆”,即对外重塑形象,着力提高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努力让政府满意,让企业和群众受益。 举措一:培育一批名优企业,振兴一方经济 濮阳市局以当地党委、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契机,积极推进“质量兴市”活动,将“质量兴市”的重点锁定在名牌培育上。制定了濮阳市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出台了培育名优企业的实施意见,对全市42家重点企业和10家民营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市局领导带头对中原大化等4家企业进行帮扶,每月到企业两次,通过“心连心”、“手拉手”、“1+1”、“专家会诊”等方式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先后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40多个。 对列入名优产品培育计划的濮阳耐火材料厂、中原特种车辆厂等重点优势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从工艺改进、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全方位入手,促进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为企业争创名优产品企业奠定基础。对中、小企业,积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民营企业开办了10期质量、计量以及标准化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帮助中原大化生产的复合肥成功申报了国家免检产品,帮助白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4种产品成功申报了省免检产品,帮助市氯碱厂等8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局领导带头与企业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两级质量技监部门共与42家重点企业结成了服务对子。清丰县局围绕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你来清丰我服务,证件不全我帮扶;质监工作重服务,你发展来我铺路”的服务宗旨,出台了促进招商引资的六项措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好评。台前县局紧紧围绕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加快全县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行以“帮扶零间隙、执法零干扰、服务零距离”为主要内容的“三零模式”,塑造了质监部门新形象。 举措二:实施农业标准化,铺就农民致富路 近两年来,濮阳市质量技监系统抽调技术骨干分片包干,深入到重点乡(镇)、村,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步伐。目前,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已近3万公顷,其中示范区种植面积0.8万公顷,种植结构形成一地一品,各具特色。 全市共完成了“范县优质水稻标准体系”、“濮阳县花生油标准体系”、“清丰县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发布《白灵菇》等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项,市、县级农业地方标准60项;培训了210名农业标准化工作骨干。“濮阳县豫麦34标准化示范区”、“范县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分别被国家标准委列入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一、二类示范区;“南乐食用菌”、“范县食用菌”分别被确定为省级一、二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完成了南乐县“韩张肉牛”、“近德固食用菌”两项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完成了“无公害小拱棚番茄”、“食用菌”、“西瓜和甜瓜”等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2005年,清丰县质量技监局围绕食用菌种植,组织完成了“清丰县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起草发布了《白灵菇》省级农业标准,推动了全县食用菌的种植,当年食用菌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06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了260万平方米,年产白灵菇、茶树菇、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7万吨,产值达8亿元,全县5万多人从事食用菌种植走上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去年以来,濮阳市先后有 5个县局被当地党委、政府通报表彰,清丰县局、南乐县局还分别被当地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举措三: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该局通过“百千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对食品质量标本兼治的长效监管机制。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建立组织、出台方案,市、县、乡三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市直有关部门明确分工、齐抓共管,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举全市之力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市5县2区8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食品监督协管站。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全市上下已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指导、责任明确、督导有力、群众参与、运转协调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该局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出了“一案一图两手册六机制”的监管模式,并得到了有效运行,使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落实,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支持、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浓厚氛围。清丰县政府今年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首次纳入县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并在年终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有力地推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今年8月份,省局在濮阳召开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长会议,推广了这种模式;9月份,国家质检总局督查组专门到该局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 “内方外圆”战略的实施,稳定了队伍,促进了濮阳市质量技监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优异的成绩。短短两年时间,濮阳市有1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突破了濮阳建市以来中国名牌的零纪录,4家企业的4种产品荣获了河南省名牌产品,15家企业的16种产品荣获了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名优产品数量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建设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发布了5项省级、10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建成了全省第一家专业气体检测试验室,在全省首家新建了羽绒检测项目。在服务企业,促进食品、特种设备两大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收到了政府满意、企业欢迎、群众赞誉的社会效果。2005年,在河南省纪检委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中,濮阳市质量技监局以90.87%的满意率位居全市第4名,排在全省质量技监系统首位,7个县级局有6个排在了所在县(区)的前10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作者:孙中杰 张富伟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