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评论:多少考核怪象该在年底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0:43 南方网

  上午参加一个年终考核汇报会,四五个县领导,四五十个部门领导,围着考核组,坐成一圈。由一个主管的县领导念汇报材料,念完后听考核组的领导讲话,肯定一下成绩,指出一点不足,然后散会。四五个县领导,只有一个发言;四五十个部门领导,没有一个发言。这样的考核汇报会,一个接一个,需开上几十个,才能过年。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在12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幅照片:近日,为迎接有关部门组织的依法治校示范校检查验收,河南省一所小学的教师连夜准备各种文件和材料,共使用档案盒17个,摞在一起达1米多高,有20多斤重。照片里的那个人,抱着一摞档案盒,挡住了半个身子,每个档案盒上都贴着黑体的“依法治校”,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再打开刚拿到的《新华每日电讯》,有一则来自宁夏的新闻,说吴忠市将23项年终考核捆绑下乡,即组成统一的检查考核小组,一次性完成各乡镇23项工作的检查,任何单位、部门不得自行到乡镇检查考核,基层干部群众拍手叫好(12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我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几天前给我打的一个电话,她任某部门的秘书,说这些日子忙着整理全年的资料,要迎接各种检查。准备什么呢?就是补拟各种文件,补抄各种笔记,补记各种会议记录……用秘书的话说,这叫整理台账,要让汇总和分项的数据一致,缺什么补什么。一年的材料怎么补?能找的找,找不着的造。——于是,《人民日报》照片上那一摞17个档案盒的材料,十有八九是造出来的。否则,何止于需要“连夜准备”?

  凡此种种,都可叫考核怪象。时下要说工作动力,最大的动力就来自考核。考核什么,就抓什么;怎么考核,就怎么抓;考核的力度有多大,工作的力度就有多大。无法想象,要是考核没了,还有多少工作会有人做?结果,工作指导的得法与否,就成了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的有效与否;工作的地位之争,演变成了考核的比分之争;所谓的工作创新,也就演变成了考核形式的翻新。久而久之,擅长完成工作,不如善于应付考核。重视工作,也就体现在重视考核上。考核怪象如此而生。

  考核汇报,何须一大帮人陪着?但不陪不足以显示重视。看小学的依法治校,何须17个档案盒摞着?但不摞不足以显示业绩。23项工作可以捆绑考核,何须一一轮番进行?但不搞专项考核不足以突出重点。明知考核诱发造假,何止于年年视而不见?但抄一遍聊胜于无,至少增强了重视的意识……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项考核,考核过多过滥的问题解决不了;考核靠听汇报、靠看材料,弄虚作假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年工作几天考核,考核走过场的问题解决不了。其实,执政为民,只要考核了“人民满意不满意”,把考核导向于眼睛向下,考核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怪象。(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