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公平竞争制度理论的探索者——评彭海斌新作《公平竞争制度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9:31 金羊网-新快报

  彭海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广东省工商局副局长。

  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进修。主要从事竞争制度理论研究和竞争执法实务工作。他结合自己的多年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编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公平竞争制度选择》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于改革路径来讲,政府要构造公平竞争环境,既不能恶性竞争,又不能妨碍竞争,形成合适的市场竞争强度。我们所有人都得到了市场公平竞争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商业繁荣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带来的好处;然而,垄断的存在,不但阻碍我们得到这些好处,就是得到了也要使它们大打折扣!

  彭海斌博士在书中系统梳理国内外竞争理论和制度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平竞争制度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刻分析了各种制度主体在公平竞争制度需求、供给以及均衡方面的特性和规律,凸显了制度体系中非政府主体、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的功能价值。在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视野下,这本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竞争制度的现状,分析论证了制度选择的原则、路径、模式、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平竞争制度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用经济学视角解释公平竞争制度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我们无法评价一本经济学专著在其品位和学术成绩上的高低,那是因为,很多著作的成就和给作者带来的荣耀在许多场合下都留给了时间。

  彭海斌博士此书的贡献首先是他解释公平竞争制度的经济学视角。彭海斌博士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经济学家,他考察的是理性行为个体如何根据他们所面对的法律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及这种调整会产生何种后果来试图理解公平竞争制度。

  如果说,本书只是为公平竞争规则提供了经济学的解释,那么将无疑抹杀了作者在行文中的智慧、思辨与创见。彭海斌博士造福读者的远不止于其解说公平竞争制度经济学的学术深度,他从学者的层面上,谈论学术人格塑造的价值,言人所未言,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他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精神,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知识分子的淡泊和社会责任感。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彭海斌博士不仅表现了经济学上的深厚理论渊源,更重要的是,他还继承了中国文化轻盈飘逸的文风和语言表达能力,其在该书中反映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足以让读者较轻松地将一本经济理论专著一口气读完。

  彭海斌博士通过列举常见不公平竞争的案例和纠纷,以既精练到位又生动风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一个经济学研究者和实践管理者对公平竞争制度的评价方式:一个坏的不公平竞争会伤害双方,而一个好的公平竞争制度从长远来看会对双方有益。彭海斌博士娓娓道出了经济学对于公平竞争规则的解释方式,这不仅是对公平竞争的经济分析方法的良好传达,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传达突破了传统经济学难以为外行人轻易进入的惯常境遇。

  彭海斌预言:公平竞争将成社会主流制度

  也许,经济人会将本书看作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公平竞争经济学入门书籍,非经济人则会将它看作是步入经济之门的独特蹊径。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是对公平竞争经济学的卓越贡献。

  这确实是一本独特的经济学专著。书中没有多少方程式,没有不可理解的术语,没有难以领会的图表。他将公平竞争经济学还原到其本质东西,转变为平实的语言。这也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公平竞争经济学指导书。通过将公平竞争经济学还原其本来面目,它使读者成为更有知识的公民,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今天主要的经济问题和创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真正公平竞争制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本书能站在它自己的立场上对公平竞争经济学领域进行介绍,这种介绍将改变人们对公平竞争经济学的看法。

  彭海斌博士预言:“公平竞争制度将在制度竞争中胜出,成为社会主流的经济制度。”一个人能够“预言”到某个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趋势,他诚然是幸运的,但科学研究更艰巨的任务,是认清此制度的各种性质,从而形成对于此制度的清晰定义———这一过程或许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层层深入的。

  

公平竞争制度理论的探索者——评彭海斌新作《公平竞争制度选择》

  同具理论性和实践工作指导性

  彭海斌博士认为,公平竞争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经济制度。他认为,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是公平竞争制度的主要需求者,但因其成员众多、利益分散,反而在集体选择过程中影响力弱小,成了“需要保护的大多数”。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绝不允许在构建竞争制度体系时继续恶化他们的生存环境。对于弱者的天然关爱是社会良心所在,对于竞争制度的选择也要以公平作为出发点。这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及其出发点是完全吻合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夯实社会和谐之基,根本在于做好群众工作。这就要求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协调看作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靠发展来增加利益,靠改善服务来巩固利益,靠协调来均衡利益,靠稳定来保障利益,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彭海斌博士现任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他经常深入实际,了解普通个体经营者的生活和经商状况,对建立公平竞争制度有深刻的体会。他深深懂得建立公平竞争制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这本书的问世,既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也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彭海斌在检查农资工作时指出:“农资质量关系到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大局。”在谈到食品安全工作时指出:“我国整个食品安全的管理链并不统一,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等环节都有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管理,而不同类别的食品又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比较难管。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生产规模上来说,还没达到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生产、销售零散。再加上市场的庞大与分散、消费者零散不固定,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难上加难。因此,为了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食品的安全管理模式方面,我国目前尚无法与美国一样,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所有的工作实践贯穿了他追求公平竞争制度的理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公平竞争制度选择》一书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工作指导性。我想,这也许是这本书受到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作者雷中校,资深媒体工作者)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