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观点交锋:支票通用——让公众体会便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9:29 金羊网-新快报

  ■杨涛

  央行宣布自12月18日起,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正式在京津沪粤冀等六个地方试点运行,使这些地方的单位与个人签发支票可以互相通用,并将在明年7月争取实现支票的全国通用。

  在CIS试点运行的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出三方面信息:企业异地运用支票的便利、个人支票的推广、票据电子化的问题。

  过去,由于种种限制,我国支票基本上只能在同城范围内使用,导致长期以来在跨区域经济的往来中,人们只能选择汇兑、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甚至现金等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的灵活性、便利性都比较差,使用现金支付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据统计,2005年度我国共签发支票约18亿笔,金额约350万亿元。其中全国跨省支票使用量日均2.03万笔。

  一旦打破同城使用的限制,一方面支票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难以监控的现金交易将会减少,对交易行为的金融支持与结算,将更接近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规范模式。另一方面,异地交易使用支票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在新的系统支持下,银行结算成本与企业经营成本都会降低,这对微观经济效率与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长期以来,对于普通公众,用支票来潇洒购物签单的情形,更多还是存在于国外影视作品中,一般人往往感觉距离自己还很遥远。早在1986年,我国就已在广州、上海、深圳等7个城市,针对个体工商户试点推出个人支票,此后各地方陆续也有多项改革试点,但都无疾而终。究其原因,从个人角度,主要是不习惯支票支付方式,也没有体会到支票应有的便利;而从商家和银行角度,则主要是个人支票缺乏征信体系的根本保障。

  从总体上看,个人支票的发展需要两大条件,即便利和信用保障。国际经验表明,支票具有

银行卡所不具有的某些优势,例如在费用缴纳方面和缺乏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而包括CIS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则是要把个人支票的这些内在优势变为现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奢谈通过促进信用制度建设而使个人支票广泛应用成为可能。目前,在推广个人支票的时候,已经不能完全学习西方传统的支票文化,而应当更多借鉴电子支付时代的经验,创造一个支票与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共同“繁荣”的局面。(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