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入世五周年:信息产业成排头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9:1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曹增光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4.5亿,入世前,国外品牌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手机市场,入世后,国产手机一波三折,从几乎为零到占据半壁江山,再到份额的逐步下滑,现在海外市场又成了新增长点,截至今年9月波导已经出口1500万台手机,销往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产手机的曲线发展历程成为中国入世五年来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在由CCTV举办的入世五周年直播节目中,波导董事长徐立华总结了中国手机行业在加入WTO后的浮浮沉沉。

  信息产业整体升级

  康佳通信总经理李宏韬表示,入世这几年,

国产手机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蝶变。此前对洋品牌的依赖度比较高,模仿、抄袭外观设计让中国品牌遭遇了侵权诉讼。经过几年修炼,国产手机懂得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康佳手机曾先后拿到德国IF设计大奖和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金奖。如果没有入世带来的洋品牌竞争,国产手机可能仍然在低利润、低附加值的恶性竞争中徘徊。

  入世成为驱动中国企业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渗透的引擎,过去,中国在芯片等核心技术掌握上几乎为零,而现在已经有部分企业的芯片产品像心脏一样在全球消费电子产品体内跳动。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告诉记者,中星微“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突破了1亿枚,更是被索尼、三星、联想等国内外巨头批量采用,订单覆盖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

  入世后带来了归国创业热,在高清电视解码芯片领域,由董事长刘明带队的“海归派”成立的晶宝利公司,连续两次获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晨兴集团的投资,这都暗示着,入世带来的资本、技术转移推动中国企业完成向核心技术靠拢的转变。

  与消费电子产品、芯片领域的整体升级相比,软件行业也在经历着一场入世后的蜕变,特别是全球软件外包订单的纷至沓来,让长期以来一蹶不振的中国软件企业重新燃起了希望。

  据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软件外包2006年第3季度达到27.81亿元,同比增长42.3%,日本仍然是最大的发包市场,占据58.1%的份额。与软件外包业务的高速增长相对应,通用软件领域也开始谋求海外市场突围。瑞星公司副总裁毛一丁表示,通用软件领域最先走出去的是杀毒产品,瑞星刚刚发布的2007版本就是以中、英、德、日、俄五种语言在全球同步发行,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纷纷伸出橄榄枝,其“虚拟机脱壳”引擎技术更是解决了困扰全球反

病毒业界的难题。未来,国内信息安全厂商将与趋势、赛门铁克等国际厂商在全球市场一较高低。

  出版业务与全球接轨

  相比信息产业在后WTO时代的开放和整体水平的提升,传统媒体出版行业仍然是政策壁垒下的一块被保护地。TOM旗下城邦出版控股集团董事俞国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世后,中国内地媒体出版行业越来越与世界接轨。国内传媒行业一直在抱怨收入下降,竞争激烈,但事实是,中国大陆媒体行业的运作不够规范,不能用国际化的视角经营和管理,特别是在出版发行和广告市场营销方面,还远远没有与国际接轨。

  有专家表示,从国内不断上演的出版业购并案就能看出入世后政策逐步“松绑”的端倪,从TOM集团与三联书店合资到收购《电脑报》股份,再到竞购多家省级新华书店,在中国入世的五年间,TOM在内地出版业的频繁并购,印证了中国入世以来在境外资金涉足出版业上的包容性。未来,中国出版业务将直面外来资本的竞争,在内地出版业逐步向外资开放的期间,外来力量将扮演鲇鱼角色,刺激国内传统出版业竞争格局的变动。

  过去,几乎所有媒体都存在虚报发行数量的现象,“注水”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但与国际接轨就必须用数字说话,俞国定表示,作为TOM出版业在内地的一块实验田,《全球商业经典》杂志创刊10个月后,发行量直冲8万本,得到了BPA认证,这个数字虽然与国内其他杂志对外号称的发行量难以匹敌,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杂志经营举步维艰。着眼全球,欧洲杂志广告收入占整体广告的20%,美国大概是15%左右,日本是12-13%,中国大陆应该有5%的潜力,而现在的数字仅仅是1.7%,这是极不正常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