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评论:领导干部要敢于说“硬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8:40 南方网

  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就个别地方因为征地引发的风波问题,某市主要领导同志说了三句“硬话”:“今后,征地手段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

  三个“不能开工”,掷地有声,具体明确,没有通融的余地。这样的“硬话”,赢得了干部们的热烈掌声,也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棘手的问题和矛盾,态度不够坚决,总少不了类似“原则上”、“一般情况下”等缺乏刚性的“软话”。或者什么都说了,什么都强调了,又好像什么也没说,实则是打“太极拳”,结果使一些必须令行禁止的政策措施,以“情况特殊”、“事出有因”、“下不为例”等借口大打折扣。

  之所以不敢说这样的“硬话”,一是怕负责任,回避问题和矛盾,担心话说硬了,不留余地,兑现不了,脸上没光;二是怕得罪人,顾虑自己说了“硬话”,没有回旋“空间”,使下属工作没有退路,让下属难看而丢了自己的“选票”。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其职,就应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某种意义上说,敢于负责就是魄力,战胜困难就是业绩,发现问题就是水平,回避矛盾就是失职。打自己的小算盘,不负责任,不敢做为,敷衍塞责,使该贯彻的政策没有贯彻,该推动的工作没有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实践证明,面对问题和矛盾,只有始终保持一种不畏艰难、勇猛奋进的信心和勇气,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应该做好的工作做到位,也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党组织的信任。

  我们提倡说“硬话”,并不是一味蛮干,而是勇而有谋,勇而有道。面对日益复杂、矛盾交织的工作环境,我们应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既应坚持原则、做好工作,又与人为善、讲清道理,把握工作的速度力度,不使矛盾激化。既应依法依规稳妥推行各项政策,充分发扬民主,又要高度重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形成有规有序、高效运转的良好局面。

  当然,领导干部敢于说硬话、善于解决难题,还必须自身干净。只有深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起诱惑、经得起考验,才敢说“硬话”。只有具有较高的依法办事、科学办事的能力和本领,才能说出合法又合乎实际的“硬话”。否则,心不正,身不直,腹中空空,说话自然也“硬”不起来。(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