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把脉语文课程改革 展示语文课改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1:06 人民网-市场报

  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总结新课程语文教学经验,反思、探究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教体局、内蒙古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承办的2006年全国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于7月在准格尔旗第一中学召开。与会代表愈千人,是本年度语文界一次盛会。大会汇聚了众多语文界一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师大、人教社、中央教科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各地教研员、特级教师参会。各省市骨干教师携精品课参与观摩展示。学会顾问、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作家、诗人刘国正特地为大会发来贺信。

  与会专家就语文课改中的问题、走势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反思和探讨。

  就问题而言,可以从两方面看:在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但也有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课内与拓展、思想与语言、讲授与自主、阅读与写作、预设与变通、规范与多样等问题。与此同时,宏观上的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譬如教师素质现状、教材选文解读方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把握等问题。大的方面,当前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兴趣的减退,甚至冷漠,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在走回头路。这是非常危险的。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理念先行,改革难以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内在要求,而是外在的、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所以,在现在这样一个课改的调整期,有些人误以为课改改不下去了,课改是一阵风,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容易回到老路上去。就像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也面临着是前进还是停顿或是后退这样的尖锐问题。大家的主流态度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语文课程改革,改革才能发展,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语文教育才能前进。正如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大中文系孔庆东教授所言:“语文出了问题,所以要改革,改革成为大势所趋。近几年以

北京大学为代表(成立了语文教育研究所)的许多高校,开始重视语文。语文改革、教育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在结构上有相似性。批判要尖锐,措施要谨慎,要反对休克疗法,一棍子打死。”

  课改后语文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走势?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文学院王泉根进行了概括:一是语文界与文学界的结合。二是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三是探索性和传承性的结合。

  本次会议也在积极寻求课改的调整策略与更新途径,积极应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诸种策略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微观策略

  1.文本解读

  2.语文综合性学习

  3.语文教材建设问题.

  (二)宏观策略

  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教社编审顾振彪先生提出三项原则颇具代表性,得到与wf 代表的广泛认同:

  1.思想与语言的关系要处理好。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让学生把思想与语言文字统一理解、感悟,能提高学生的觉悟。

  2.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知识要强调对局部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整体,局部是为整体服务的。局部和整体是统一的,要关注局部。

  3.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就文字学文字是文字游戏,不要局限于就文字学文字,应强调培养语感。通过增加阅读可以培养语感;另外,要走万里路,丰富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理解语言文字,也可增加语感;课本中的文章有成人的文章,有古人的文章,有外国人的文章,让青少年理解成人的思想、古人的思想和外国人的思想是有距离的,要靠老师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帮助学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