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央企股权激励谨防利益交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0:14 北京商报

  

  随着今年有关部委关于国资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得央企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环境日益成熟。昨日,从宝钢股份传来试水股权激励的消息,其彰显“宝钢特色”的多重约束机制在市场上引来一片赞誉,也为后续央企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17项参数严控激励效果

  分析人士指出,与今年所有已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相比,宝钢股份的设计堪称最为复杂、要求最为严格、操作最为规范,其参数之多创下新的纪录,共引入17项参数来约束股权激励的操作。

  在激励

股票授予条件上,宝钢股份从境内外可比钢铁企业中分别选择5家以上上市公司作为业绩考核参考对象,体现了公司立足国内平台、超越国际同行的战略定位。

  为促使激励对象关注长期市值表现,宝钢股份股权激励计划以公司市值是否提升作为股票解锁的条件。在业绩达标的前提下,委托管理人在公司股权激励额度和激励对象自筹资金额度内,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A股,授予激励对象并锁定两年,锁定期满后根据考核结果在3年内分批解锁。这样,使得激励对象股权收益大小与公司股价的长远表现密切相关,有效地协调了激励对象和股东的利益。

  “宝钢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融合了业绩股票、股票期权等激励模式的特点,既体现了适度的激励性,又有较强的约束性,这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稳步提高。”一位持有宝钢股份的机构投资者表示。

  当天受此消息激励,宝钢股份以2%跳空高开,日内一度上涨8%。

  中国人寿谋划A股激励计划

  就在同一天,上交所公布了中国人寿的招股意向书。来自业内可靠消息,中国人寿也将在登陆A股市场后启动自己的股权激励计划。据悉,中国人寿的激励对象范围要远远大于宝钢股份。

  “事实上,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中国人寿早已实施一种叫做股票增值权的激励计划。”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国公民不能直接购买境外股票,我国境外上市国有公司的股权激励多采取“股票增值权”方案。即股票增值权持有人从公司获得一笔现金,金额相当于股权期权计划中执行期权获得的股份增值受益。

  目前,中国人寿已有100名突出贡献的销售精英获得了总股数为95.88万股的股票增值权。

  据了解,在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公布了类似的激励安排,新华保险、

平安保险也曾有过采取股票增值权激励的打算。

  激励与约束的不解难题

  面对由宝钢股份引发的央企股权激励浪潮,一些相关人士还是表示了一些担心。

  资深市场人士张红记认为,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央企正面临各类所有制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其薪酬水平必须符合市场机制运作原则。股权激励无疑是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张红记认为,所有者缺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央企的管理者是出资人的二管家,国资委相当于大管家。具体到某一个人时,他的角色经常会在大管家和二管家之间相互转换,那么会不会出现利益交换的现象。

  其次是激励标准问题。尽管“国退民进”政策实施多年,但是我们还是能从现有央企中看到两大分类,一种是垄断资源性企业,如中石化、中国电信;另一种是带有竞争性质的大企业,如宝钢等。宝钢可以以净资产受益率等指标反映它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如果中国电信也采取同样的标准,那么必然会出现过度追逐企业利益的现象,最终的受害者是消费者,即全体公民。

  张红记表示,尽管宝钢股份为央企股权激励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但是在充分激励和有效约束央企管理者这两大难题中,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制衡规则。

 张景宇/文 王晓莹/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