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161家央企4年间减至百家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06:18 新京报

  国资委发文明确国资调整和国企重组方向与目标,政策性破产到2008年基本完成

  

161家央企4年间减至百家内

  据国资委最新部署,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等七大行业由国有经济保持绝对控制力。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本报讯(记者桂衍民)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将调整、重组至80至100家。记者昨日拿到的这份《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表示。

  《意见》还明确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主要目标。

  《意见》指出,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

  国资委成立三年多来,中央企业已经由196家调整到目前的161家。“央企数量的减少,这是由中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布局结构的不合理且问题比较突出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位负责人列举道,相当一批企业不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且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有的效益还比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户数过多,致使国资委的监管幅度过宽,实施监管的人力资源难以集中到重要企业和重大事项上来。

  ■权威解读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指导意见》表示:

  七大行业明确由国有经济控制

  国务院国资委18日首次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并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18日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指导意见》和国资委下一步部署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国资委最新部署

  李荣融说,下一步要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等方式实现国企产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他说,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其中,对于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开发及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以上领域的重要子企业和民航、航运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比重下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

  其中,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央企业要成为重要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国有资本在其中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的科研、设计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

  首次明确“命脉”行业

  根据18日公布的《指导意见》,今后几年中国将推进国有资本向以上行业和领域集中,将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到100家,到2008年扭亏无望的国企基本完成退出,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

  为实现以上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十项措施推进国企重组,包括积极支持整体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积极鼓励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

  1999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从搞活单个国有企业全面转入从宏观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新阶段。在布局上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

  不过,对于哪些行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国有经济又将如何控制这些行业,中国政府此前一直没有明确。

  新华社记者任芳 蔡敏 刘兵

  ■专家分析

  《指导意见》强调促进国资有序流动

  专家建议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

  “纯粹的市场性行业国家退出,关键领域才参与,这是必然趋势。”昨日,国资专家、北师大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对记者说。

  高明华表示,国家对通讯领域应该放开,他认为我们国家在该领域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已成熟。高明华指出,很多国家对该领域的放开不仅没有带来损失,而且国家和国民都获益。

  有序流动是让国资增值的最好手段

  《意见》强调,坚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格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促进有序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把这些要求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进行了规范。

  “要达到这个目的,把国资封闭起来是不行的,必须让其充分流动起来,使我们的优质资产做大做强。”国资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刘澄教授说。刘澄认为,单纯国企数量的减少并不表示国有资产的减少。下一步国企改革,主要是通过重组、兼并来完成。“这种重组、兼并不仅仅是国企之间,而是国企与国企、国企与非国企之间,在公开、公平和充分监督下相互进行,一定要避免暗箱操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则认为,国企数量上的压缩并不是国家退出。杨帆自称自己一向坚持国企应该缩小范围而强化国家控制。“国家控制有三种形式,国家订货、国家安全和国家技术控制,现在世界上大国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世界潮流。单纯的股权控制难免存在国资流失,不能迷信股权控制。”

  杨帆主张国企改革应该超越国有和民有、公有和私有、国内和国外、民用和军工的概念,以国家利益,利用三大控制就足以控制所有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高明华称,总体上来说,国企的减少是好事,这意味着国家在进一步放开一些行业和领域,国民和国家将获取更多的利益。“我一向主张,除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行业外,其他一些领域都该放开,那样不仅国家可以获益,国民也可获益。”

  行政式重组不利于国企发展

  高明华比较担心的是行政命令式的重组、兼并。“这种方式重组不利于国企的发展,也不利于国资的保值增值。”高明华称理由很简单,行政命令式的没能顺应市场,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对于解决之道,高明华建议赶紧出台《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哪些领域需要交由市场、政府退出、什么时候该退出,哪些政府该控制。“《国有资产法》不仅可以起到指导国企改革作用,规避行政命令,而且对在改革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保护作用。”高明华称,国企改革搞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相应的法规来指导,导致很多地方领导因害怕戴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而对国企改革畏首畏尾。

  高明华介绍说,在国企改革上,法律应该是超前于市场,对市场进行指导,但实际却是法律落后于市场,被市场牵着鼻子在走。“国企改革这么多年了都没《国有资产法》出台,相应的建议也出现四五年了,却仍未见有所动静。”本报记者桂衍民

  2002年至2005年国企改革基本情况

  

161家央企4年间减至百家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