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时报广场:名牌不是“圈养”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03:14 中华工商时报

  一家重度污染企业居然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对91类产品进行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及表彰,结果令舆论一片哗然。

  颁奖者的解释显得理所当然:参加“中国名牌产品”评比主要考核指标是市场、质量、发展、效益等方面。

  但在光鲜的“烫金奖匾”背后,却是沉重的环保代价:2005年,有关部门曾抽取该公司周边29个水稻样本检验,其结果显示:9个样本受重度污染,10个受中度污染,9个受轻度污染。

  其实这家企业此前早已被列入湖北省7家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长期排污使水稻减产,疾病频发,当地群众苦不堪言。

  如此对环保指标和民怨沸腾视而不见,真是令人惊讶。对此,当地环保部门的说法是,公司每年向环保局交纳五六十万元排污管理费。正常情况下,排污基本是达标的,有时也出现排污不达标情况。

  从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到污染企业获评中国名牌,都不啻于一大巴掌狠狠甩向政府。而其非但不知疼痛,还屡屡为巴掌的到来创造条件。地方保护主义一直就是污染问题的主因。

  “GDP至上”是当前地方政府潜在的行政规则。如果说企业大肆排污是出于狭隘的经济利益,则高举GDP增长大旗为其撑腰的就是地方政府了。

  对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乃至有权对企业进行评估的中间环节来说,针对致污企业的不是一场利益博弈而是利益共享。显然,这样的共同“圈养”,绝对不是“中国名牌”的诞生之道。(19A6)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