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现实版蜜蜂寓言 全球共解“内需”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09:00 解放日报

  

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蜜蜂寓言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整个蜜蜂王国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从遥远的地方来了一只老蜜蜂,它劝导挥霍、奢华的蜂群要节俭持家。于是,蜂群在老蜜蜂的教导下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整个蜜蜂王国经济衰落、社会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要不是凯恩斯的解读,蜜蜂寓言估计逃不开“最坏寓言”的批判,然而用它来诠释“需求创造供给”理论再合适不过。凯恩斯通过蜜蜂寓言要说明的无非是———消费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普遍的节俭,难以推陈出新,繁荣社会和增加物质财富,实质上反而是某种程度的浪费或破坏可以刺激社会的有效需求。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提倡的消费和节约并不矛盾,节约的概念不是不消费,而是适度消费,对于这个“度”,个人有个人的把握。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经验,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目前几乎是大部分国家面临的增长困境就是内需不足,全球经济的失衡也因之而来。所以,如何启动消费需求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印度重视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印尼优先扶持中小企业;俄罗斯着力发展消费信贷;英国运用税率杠杆;新加坡大力投资兴办社区服务实体、劳动服务企业;法国强调扩大青年就业;瑞典立法保证一定数额的服务投资;比利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入手;越南冀望增加国内投资……

  美国:消费经济从何而来

  克林顿任内的美国财长拉里·萨默斯曾以“全球经济腾飞只有单一引擎”来形容美国内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既然全球经济都需要美国内需来拉动,那么美国经济自然倚重内需。近些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高达2/3。

  美国经济是典型的消费经济,美国人的高消费众所周知,购买力强是一方面,消费意愿是另一重点,难怪在经济衰退期,在失业率高企的阶段,美国的个人开支始终保持增长。今年美国经济虽然面临高油价、房产价格下降等困难,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一部分就得归功于消费的平稳增长,而这与美国政府刺激消费、维持消费信心的一整套举措分不开。

  能源价格的冲击使得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压力与日俱增,而通胀增大绝对会抑制消费。去年全年物价升幅达到3.4%,创5年来之最,今年,这一趋势似乎有增无减,于是,美国政府一如既往地严格控制通胀指数,谨慎调整货币政策,以使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致波动。但加息和抑制通胀始终是一对矛盾,加息可以抑制通胀,但过高的利率又会使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不振,在这方面,美国可以给出的经验只有“少食多餐”———稳健的小幅变动,即便是在降息步骤中也是如此。

  美国式的大规模减税也是消费刺激源。虽然减税政策的出台往往是出于拉票目的,但结果并不坏,这部分少交的税很快被会生活的美国人花了出去。另一方面,即便没有一次次减税,美国人的劳动收入税水平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较低的。所谓“劳动收入税”包括所有社保福利、所得税和消费税及特种消费税。美国的“劳动收入税”税率约40%。此外,一些有针对性的差别缴税措施对消费的激励也是相当可观,比如,美国对个人购房就规定一些税前“扣除额”,以刺激个人购房,减少国家的公共住宅提供的需求压力。

  上面提到了福利,美国高覆盖率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美国人敢于做“月光族”甚至“负翁”的原因。不管是医疗还是养老,美国人都不需为这些“后顾之忧”忧心,子女基本教育方面的开支也由政府买单。

  如果不巧,遭遇钱袋危机,也有发达完善的消费信贷制度救急。当然,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消费信贷不是事后想到的方法,更是“先享受、后付账”的法宝,也正因为这种消费习惯,美国人的花钱本事越来越大。

  

股票市场也被美国人用作推动内需的手段。股市与消费的互动关系引导得当,可以顺利进入良性循环,美国经济就是如此。股市的攀升使得消费者和企业的财富迅速膨胀,更有钱的消费者和企业会或是消费或是投资,这都会刺激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推高股市表现。

  日本:日式消费促进法

  眼下,日本经济走出了长期低迷的阴霾,出现了内需主导增长的好势头,占日本经济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已经逐渐承担起支撑日本经济上升的重任。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好迹象得益于日本政府的“组合拳”。首先是政府职能的改变。2001年,日本政府将原有注重企业、社会管制的庞大“省厅体系”压缩为“1府12省”,全面放弃产业政策,突出政府服务功能。面貌一新的日本政府开始尝试新的影响途径———不是直接操控企业行为,而是试图通过市场规范引导企业转向。举例来说,2001年以后,日本几乎不再出台任何产业政策大纲,仅出台“产业发展蓝图”,设定重点发展方向,编制覆盖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除了常规的减税松绑等措施,日本政府在启动内需上还有一些独到的方式方法。为了提高低收入者的购买力,日本政府曾向未满15周岁的少年儿童以及领取福利养老金的老年人发放商品券,总金额2万亿日元,商品券面额1000日元,只能用于生活消费,使用时不找零钱。虽然只是一种刺激最终消费的暂时性措施,但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低收入者的消费瓶颈,另一方面使得一直处于滑坡的小型

零售业显现活力。大力发展假日消费也是日本人刺激消费的妙招,日本实行“节日法”,将没有特定时间的节日安排在星期一,与星期六、星期日连在一起,形成“三连休”,除了日本传统的法定节日外,还“引进”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并策划“大米节”、“牛肉节”等新节日,促进节日扩容,给更多日本消费者增添消费的理由。“特别信用保证制度”则保证了一定的资金能流向中小企业,用于投资壮大,这解答的就不仅是内需问题了,还把就业问题一并解决了。

  韩国:信贷之手如何拿捏

  去年,虽然韩国经济增长率比前年下降0.7个百分点降到4%,但另一组数字的上升更引人关注———韩国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前年的35.6%提高到64.1%。内需旺盛与否已经成为评判韩国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路透社最新的一项调查预计,明年韩国经济增长或将放缓,理由之一就是内需可能出现降温。

  确实,韩国央行日前的声明表示“私人消费的扩张速度出现了放缓”。这从首尔东大门市场人流的日渐熙攘,以及韩国标志企业现代、三星的销售业绩都可以看出。如何让内需保持源动力又成了韩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消费信贷这一启动韩国消费的手段、这一挖下经济空洞的“定时炸弹”,还值不值得信赖,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韩国也是重灾区之一,但它在短短几年里迅速恢复,靠的就是政府为鼓励内需采取的一系列放松信贷管制的政策。其中最明显的要数个人信用卡透支消费受到鼓励。韩国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就了一个发卡

神话,数据显示,2002年时,年龄在15岁以上的韩国人平均每人使用4张不同的信用卡;超过23万人平均每人拥有10张信用卡。然而,在数字背后,是严重的空洞———由于要追求发卡量,争夺客户,很多发卡银行放低了申请标准、对有无偿还能力审查不严格、随意增加额度……韩国人均负债急剧上升,近1/4家庭信用记录不良,信用卡热度之后,韩国内需重落低谷,更难挽回的是消费者信心。因此,这些年,除了为旧账买单外,韩国政府更是加强了对信贷领域的控制。信贷紧了,消费的口袋自然没有那么宽裕,这里面“度”的把握确实是个两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消费方面,韩国政府的“口号策略”非常成功。比如,在“身土不二”口号的引领下,韩国消费者养成了支持国货、消费国货的习惯,对韩国企业成长的推动有目共睹。再比如,为了挖掘内需潜力,韩国政府提出了“健康消费是美德”的口号,国民在鼓励之下多多少少消费了更多。当然,这些口号的成功还在于不单单是生硬的喊叫,而是配合了实在的鼓励措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