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易纲:人民币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9:31 新快报

  ■作者:易纲

  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犹存。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在持续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今年1—7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59.54亿美元;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达到了9545亿美元,很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已无悬念。

  中国与很多国家不一样。中国老百姓在银行可以随便存美元、欧元、日元、港币等。全国共有1600亿美元的外币存款,其中800多亿美元是老百姓的存款,其他是企业的外币存款。此外,中国很多企业以外币发工资,很多交易仍然以外币计价。这在美国、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是不可想像的。比如美国有货币兑换点,兑换各种货币很方便,但是老百姓很难用外币在银行存款。各国政府对在自己领土内用外币计价、用外币发工资都很敏感。

  如果不适时重视这一问题,其后果也许将会扩大化,从而出现拉丁美洲国家曾经或正面临的危机。今年7月30日,拉丁美洲的乌拉圭银行正式停业。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乌拉圭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过度美元化所引发的恶果。如果美元本身也在起伏不定、美国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美元化的恶果必然会显现,并对本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坚持“人民币第一”并不是说不允许中国人持有外币资产。各国老百姓都持有外币资产,但不是通过老百姓自己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而是通过QDII机构持有,由基金管理公司、银行或者

理财机构把他们的钱变成外币投资在外,投资收益还是以本币计价的。

  所谓“人民币第一”就是指人民币在整个金融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要起到本位货币作用,国家要掌握铸币权。

  从历史来看,哪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中成为计值货币,哪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就会取得主动权。英国和美国作为资本输出国时,都是以本币作为计值货币的,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作为资本输出中心,却是以美元计价的。结果,当日元大幅升值后,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遭受了巨额的损失。这被许多人认为是造成日本长达十多年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当采取中国一贯的渐进性策略,首先让人民币在与文化相近、经贸关系更紧密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后,再让它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之一。

  其次,则是应当发展以人民币计值的、开放的国际资产市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金融资产选择。只有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人民币才能真正取得储备货币的地位。只有在那时,我们才不会再为外汇储备的多寡而伤脑筋。

  人民币现在很强,但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人民币直到最近才开始走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人民币由强转弱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货币替代的问题。中国人是很实际的,不管美元还是欧元,只要能保值、收益高,就会选择它。只有解决货币替代问题,才能在将来逐步实现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作者系中国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观宇/编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