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医改市场化之路:从补贴医院转向补贴患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9:31 新快报

  ■作者:魏凤春

  很多人认为宿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精髓就是“甩包袱”与“卖光改革”,这是对市场化改革的误读。

  2006年12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考察报告》。报告认为,宿迁市的改革取得了帕累托改进的效果,对全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医疗卫生改革之前,宿迁是缺医少药,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在政府垄断医疗与卫生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机制是不活的,人浮于事。医生与护士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生产力,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不完善的,结果是效率低下,产出不足。这一点和很多失败的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并无二致。在此背景下,如果要权衡公平与效率,效率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提高效率的前提是进行明确的分工,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要提高效率,如果不引入外部的竞争,在原有的机制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宿迁通过将公立

医院转制的形式,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形成了混合所有制。实践的结果是医疗卫生资源比原来提高了数倍,产出极大增加。

  市场效率的提高,是与医院的盈利动机相关的。由于考虑到政策的不稳定和资金的压力,宿迁的民营医院在发展初期的短期行为是非常明显的,这肯定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在改革之初已经意识到了,如何防止这一点呢。

  一方面,政府给医院两大选择,可以选择成为营利性医院,也可以成为非营利性医院。对于前者,自由定价,政府征税。对于后者,根据物价部门的上限定价,政府实行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监理,通过抽样、同病种不同医院总费用排序等方式促使医院合理竞争。

  政府的监督只是调和医院利益与病人利益矛盾的重要一环,但不是最主要的一环。长期内,只有市场的竞争才会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长期获利,医院肯定会以合理的价格来获得患者的认可。

  人们总是担心宿迁医改后政府不管老百姓的看病了,是甩包袱。这是一种误解。改革后政府仍然在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注意此处是提供,而不是生产。这好比,一个厨艺艺极差的妈妈有为孩子提供早餐的义务,她是天天早起给孩子做饭呢,还是给孩子钱让他自由选择呢?

  宿迁市政府自认为,政府自己办医院不能给民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政府原来补贴供方,现是把补贴给需方。一方面,政府把精力放在了公共卫生制度的建设上,将公立医院转置的资金填补了公共卫生的欠账,并随着财政实力的逐步增加公共支出。另一方面,政府还在加快医卫以外的市场化改革,通过产业转移、放松管制,严格执行中央的重农政策,患者,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支付能力大大提高。

  当腰包鼓起的患者,自由地行走在医院门口的时候,医院唯有以高超的技术与微笑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吸引患者才能生存。市场化的真谛在此。宿迁医改迈向了市场的大道,但是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因为患者的腰包还不够鼓,医院还不够多。

  (作者系

清华大学博士后)

  (观宇/编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