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棉痴”张闻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3:5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赵红梅

  和张闻民聊天,三句话离不开“棉花”两字。

  9月的北京景色宜人,张闻民行色匆匆。刚从郑州商品交易所谈完事情,路过北京还要见几位客户,见缝插针,张闻民中午又抽了点时间到王府井书店去买书,搜罗了半天,摇摇头,“没想到这里棉花专业的书也这么少。”

  张闻民平日低调平和,戴一副眼镜,言谈举止像位儒雅的学者,只有在与棉花有关的话题和事情上,才露出难得一见的激情。谈及棉花的任何话题,他从不吝啬与人分享。

  张闻民是新疆贝正实业有限公司的“总舵主”,这家规模不大但成长速度超快的国企在新疆、全国的棉花界里早已是名声在外。

  2004年10月,在张闻民的掌舵下,公司以每吨14039元的均价参与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交割结算,创出了当时全国期货市场的最高价格水平,也创下了新疆地方棉花企业成功运作首期棉花期货交割的先河。

  现在公司已经开创了一条从籽棉加工到棉纱、棉布、

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内销和出口,现货与期货多环节的完整产业经营链。

  张闻民说,自己和棉花有着不解之缘。张闻民浸淫棉花产业的30多年,折射出一部新疆棉花产业成长史。

  上世纪70年代末,张闻民有机会作为新疆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英文翻译,参与了中国首家中外纺织品合资项目——新疆天山毛纺织有限公司项目的洽商工作。随后,又参加了美国“棉花大王”、澳大利亚、香港国际棉业与农八师148团棉花种植合作的洽商,然后是和日本蝶理、东棉等之间的棉花出口贸易……早期的这些接触和涉足让张闻民对棉纺织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0年之后,张闻民在新疆社科院的“对外经济开放战略”、世界银行新疆塔里木农业二期项目专家团国际商贸等项目中从事研究工作。这期间,一直没放弃对棉花行业的钟爱,并开始关注棉纺织品外贸方面的问题。

  1987-1994年,张闻民先后被选派到中国驻利比里亚、澳大利亚大使馆、驻墨尔本总领事馆任商务秘书、商务领事。这6年,他仍然关注着世界棉花的走势,跟踪调研非洲、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棉花产业发展状况及商品市场动向。

  在海外工作了12年后,2000年作为华润集团新疆棉花经营总代理,张闻民回到了新疆。

  这时的新疆,棉花种植规模已发展到了1200万亩以上,白花花的棉花产业链上布满了棉农、涉棉企业的心血和梦想,也饱含了棉花产区发展的种种困扰和忧虑。

  这些都被张闻民看在眼里。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张写下了《棉花产业发展思路》、《深陷困境的中国棉花产业寻求出路》等多篇论文和报告,提交

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就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战略规划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思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