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石油:新疆人的梦与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3:5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谢宝康

  夏秋之交,赴新疆采访,历时两个月,驱车两万里,跑了十几个地州,接触到上上下下几百个人,许多话题,都离不开一个字:油。

  从勘探到初级开发,从炼油到石化产品深加工,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在谈论资源优势转换的问题。

  北疆的和丰县、南疆的库车县、东疆的鄯善县,因为油气开发致富的故事,正在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榜样。而那些没有发现油气资源的地方,在心生艳羡的同时也怀揣着同样的梦想。

  事后才慢慢体会到,新疆人之于石油,包含着多种复杂的情感,远非我们这些外来者或过客所能体会。

  心态

  到新疆第一天,采访一位级别很高的领导人,那是一位很有见地和思想的官员,让初来乍到的我突然对新疆的官员有了肃然起敬之感。

  “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那天,他从教育说到体制,从南疆的生存条件说到人的观念,又从过去的经验教训说到未来新疆发展的关键。整整一个上午,我们讨论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

  但是,有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新疆已经连续五年没有给

公务员涨工资了。不能说完全是由于政府财力匮乏,主要还是要勒紧腰带搞建设。还有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在南疆,在少数民族地区集中的牧区,还有更困难的群众。如果公务员工资增长过快,会影响稳定!1990年代以前,新疆的工资类别是全国最高的之一,而现在,新疆的公务员去口内(新疆人对内地的称呼)出差,都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工资数。

  在新疆,任何问题都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新疆的官员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的智慧远比口内复杂得多,付出的努力也要艰辛得多,得到的回报却至少不会比口内的官员多。

  这并不是一个总能摆上桌面的现实,却也是历代任何治理边疆的官员都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现实。

  从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各国,拉开治理新疆的序幕。新疆的统分就与内地的稳定联系在一起,西域的治理国策都与帝国的安稳密切相关。在盛唐时代,有安西之乱,武皇帝则天采纳臣属王孝杰“守长安必守河西,守河西必守四镇”的谏言,复设安西四镇,并在龟兹(今天的库车)设立安西都护府。后来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在总结历史教训时,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之说。

  也是从那时起,屯垦戍边成为历朝历代治理新疆的一个基本策略。尤其是汉、唐、清三代的史实表明:屯垦兴,西域稳,新疆盛;反之,屯垦废,西域乱,边疆衰。

  如果我们把过去的“屯垦”理解成今天的“发展经济”,你就不难理解,今天的新疆人为什么要强调把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了。

  现在,新疆的汉族干部群众大多是从内地支边而来。有军队整建制转业的,如兵团职工;有大学生毕业响应号召来的;也有到新疆打工留下安家落户的。

  尽管新疆人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面对外来者,普遍还有一种情绪,就是不愿听到新疆的半个不字。即使你说,来新疆最想看到的是沙漠戈壁、骆驼胡杨,那他们也不干。

  “你们口内的人是不是认为我们新疆人还骑着骆驼上班?”好些汉族干部都对记者说这是来自口内的段子,但来新疆之前,我们生活在口内的几个人谁也没有听说过。

  “快不要说沙漠胡杨了。我们有现代化的石化工业,我们也有

高速公路,我们的高楼也不少,我们……”

  口内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没有那样一种情怀,一种生怕被外来者误读、担心自己的经济发展被人忽视的心态。在这片热土上,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还有子孙。他们就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对这块土地充满情感。这就像前些年,国人把外国游客的心态称为猎奇一样。如果后者可以称为“民族自尊心”的话,那么也只能用“区域自尊心”或“家乡自尊心”来理解新疆人此时的感受了。

  总的来看,新疆人大概是这样一个基本的心态:

  1、新疆并不落后。不是内地人想象的只有沙漠、骆驼和胡杨,这几年新疆发展变化快(当然,更不会有人骑骆驼上班);

  2、新疆有很多资源。除了石油,还有煤,还有各种矿;这些资源可以用来致富和发展本地经济,但新疆都用来为国家做贡献了;新疆人,尤其是各级公务员更是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奉献;

  3、新疆很重要,不论是从稳定的角度,还是从资源的角度,中央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该给新疆一定的政策倾斜。至少在宏观调控的政策上不要一刀切,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补偿方面,对资源地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补偿办法和机制。如果新疆的资源优势得以发挥,新疆还可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梦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讨论新疆的石油矿产资源开发与优势转换的问题,也许就容易理解新疆人的感觉了。

  首先,新疆不能只充当初级产品开采地,要把与油气资源相关的下游产业做强做大。这一点从自治区“大力支持上游,积极介入中游,加快发展下游”的战略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油气当量达到6000万吨,石化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

  其次,新疆要打造世界级“黑色巨人”,担当中国

能源接替区的重任。从国家和地缘战略上,要把新疆建成国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国家能源陆上安全大通道。

  在这个意义上看,新疆人真的很有大格局,再看看他们要做的事情,你就不会反对我的这一结论。

  “要进一步提高油气资源在区内加工的数量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

  “要建好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等四大石化基地,建设大型石油炼制、大型乙烯、大型芳烃、大型聚氯乙烯、大型氮肥、大型甲醇加工、天然气电力、民用天然气、油气管道及煤液化等十大工程。”

  “重点支持克拉玛依、米东、库车等石油石化工业园区优先发展,培育年销售收入上千亿元的石化工业产业集群和园区,努力打造全国最重要的陆上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抄了很多资料,但这还不是全部。

  其实,我想,新疆人梦想就是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到不远的将来,把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痛

  尽管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给当地带来发展和活力,尽管新疆有着全国最好的油地关系。但是,总感觉有些话,很多官员还是欲言又罢,透过豪爽的笑声,你似乎也能体会出他们心底隐隐的“痛”。

  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资源地的利益如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障。

  就我们的观察,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标准偏低和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这也是在各资源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现有的石油资源税率标准是1993年制定的,每吨8-30元。有个数字可供参考,去年中石油、中石化在新疆的开采量是2400万吨当量,但当地只有30亿元左右的税收,还不到石油系统收入的1/20。好在这个问题,国家已经在着手解决了。来自不同渠道的消息表明,中央很快会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税率标准有可能比目前翻一番,最高将达到每吨60元。

  二是地方发展石化下游产业,需要上游的支持,比如用油用气得不到保障。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在南疆的油气产量已经有1000多万吨的当量,由于是国家专控物资,绝大部分都运往内地。而当地市民仍然使用液化天然气罐,农民则还在烧柴做饭。这且不说。就连自治区重点扶持的本地石化企业和项目,石油供应和气源也缺少基本保障。已经建设的下游项目,投资好几亿,至今闲置在那里。

  不过,进一步了解新疆之后,我们发现,要发展石化下游产业,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为产业优势,对新疆来说可能还不完全是政策因素,还有一些现实条件的制约。

  一是市场需求和容量。农民收入低,即使城市居民相对来说购买力也无法跟沿海地区相比。市场启动还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这恐怕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

  二是运输瓶颈和成本。比如2005年,内地原煤平均售价每吨190元,广东有些地方的煤价已经涨到了每吨800元,新疆原煤每吨只售80元。但新疆煤炭运不出去,眼睁睁地看着商机,干着急。还比如“东锭西移”,棉花纺纱原产地深加工,多好啊,但是也因为运输成本的问题,现在基本算是夭折了。在我们去往哈密的路上,就看到不少卡车把纺纱机械拉着往东去。

  三是工业基础薄弱,一些资源性企业“基本上还处在粗加工和初加工状态,在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明显地存在着加工转化能力弱、转化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些客观存在的硬约束,显然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

  智慧

  关于上大石化的下游项目,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想想,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比如,发展石化下游产业,毕竟是重化工项目,属于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一般企业想做是很难的。即使上游的油气资源用量可以得到保证,下游产品的研发和市场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当然,还有一个大局观的问题。现在地方各省市争相上重化工,光是乙烯就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的省市在上项目,辽宁省有四套乙烯装置,分布在四个地区。这种星罗棋布的现状,既带来环境的问题,也增加了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如何协调,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理性思考、科学决策,更显得弥足珍贵。对于地方决策者来说,也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其实,最重要的是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比如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两年,人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我们不把GDP看得过重,再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决策,也许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当然,各种渠道的信息表明,新疆的发展正面临许多重大的机会。不论是在地缘上、政治上,还是资源上,中南海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新疆的战略地位,如果你到独山子石化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工地上走一遭,你就会立刻感到令人振奋。

  从新疆回到北京,很多人都问一个问题,新疆怎么样?我则反复地说三句话:

  新疆人很大气,忍辱负重,又默默无闻,就像沙漠中的骆驼;

  新疆人胸怀很开阔,有大格局、大场面,就像广袤的沙漠戈壁,一望无际;

  新疆人很坚韧,能够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下奋斗和生存,就像胡杨树的“三千年理论”: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

  所以,我想,新疆人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和谐发展之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