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草根经济”迸发活力(经验讲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00:18 人民网-市场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草。民营经济常被称为“草根经济”、“百姓经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山东菏泽郓城县域经济的活力在优势产业,产业活力在民营企业。在郓城,这种“草根经济”活力迸发,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郓城县把“草根经济”作为突破口,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家立足本地优势,做大做强富民产业,使以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和钢球、搪瓷、酒类包装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为主的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实现的工商税收占到80%,吸纳了全县7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县域经济发展也春意盎然。今年以来,该县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1至11月份全县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8.63亿元,同比增长28.4%,营业收入 137.3亿元,同比增长28.4%;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547个,完成投资55.21亿元,增长22%;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1.28%;截止到11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2亿元,较年初增加7.7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1.66亿元,较年初增加6.59亿元。

  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营业收入120.7亿元,为2002年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为2002年的18.37倍;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为2002年的2.05倍;用电量每年以1亿千瓦时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7.4亿千瓦时。

  在贯彻落实“突破菏泽”战略中,郓城县全力培植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和钢球、搪瓷、酒类包装加工三个特色产业,使优势产业迅速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迅猛,使有比较优势和市场

竞争力的县域经济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棉纺织业达到230万纱锭,织机1万多台;木材加工户6100家,年加工能力300万立方米,入选“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肉类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羊肉出口量约占全省的90%;搪瓷年生产能力5万吨,入选“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特别奖”,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搪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日用搪瓷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日用搪瓷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钢球5万吨,约占全国低碳钢球总产量的1/3;酒类包装企业发展到360多家,成为华东最大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2005年郓城县先后两次在全省民营经济现场会议上介绍经验,被评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整合民智民力资源

  郓城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由早期的“默许发展、允许发展”,由策略上的“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到现在的“容小工程”,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待遇,在土地征用、技改贴息等优惠政策上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对民营企业老板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等措施,为“草根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注入活力。尤其是2002年以来,郓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战略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突破菏泽、郓城率先突破”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扎实苦干,走出了一条有郓城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快又好、更快更好地发展。

  郓城县的决策者们认为:挖掘当地民智、民力发展“草根经济”,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县域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只有以民营方式推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才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突破。几年来,郓城县制订完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实行“三不限、三放宽”政策即不限制发展比例、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放宽经营范围、经营环节和经营方式。县里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六大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在民营企业用地、项目审批、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该县积极创新疏通融资主渠道,大力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强化银企合作,通过财政拨一块,企业入股一块,社会募捐一块,筹集信用担保资金近千万元,成立了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中心,设立了6大产业发展基金,帮助企业解决了贷款难问题。郓城县还打破所有制的界线把民营企业老板推向前台,让他们唱主角、当主力,他们被县委邀请参加全委扩大会、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会议等,并让他们发言为全县传经送宝;县里还投资50多万元,聘请

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的专家学者为本县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充电”;每次外出参观考察的成员中,民营企业老板都占半数以上,对企业老板,郓城可谓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有关人士认为,郓城县为把企业老板转变为企业家,扭转“草根商人”现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郓城县坚持走“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小规模、大群体,小资本、大聚集,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路子,不断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一是发展集群上规模。今年以来,全县棉纺织企业就新增50万纱锭,木材加工业年加工量30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产业集群还入选全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畜产品加工能力6万吨,羊肉出口量占全省的90%以上。搪瓷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钢球年产量5万吨,酒类包装企业发展到360多家。二是培植骨干壮龙头。把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从用地、贷款、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对投资过5000万元的企业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包项目并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政策,对每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设一名帮办搞好具体服务,促其快速膨胀,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华灵集团、圣达集团等5家企业已进入全省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扶持的千家企业行列,神舟集团被列入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郓城“草根经济”的发展证明,草根的生命力极其旺盛,一旦扎根,就会茁壮成长。郓城县的民营企业,经过艰难的“原始积累”后,正进入二次创业时代。人们欣喜地看到华灵、亚世、郓北、圣达等纺织企业;凯丰、金森、兴安等木材加工企业;金星、宏达等钢球制造企业……已经由“草根”变成“树根”,由当初不起眼的“小草”变成引人注目的参天“大树”。

  营造公平成长环境

  “草根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环境经济。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已演化为环境的竞争,谁创造了好环境,谁就能赢得丰厚的回报。因此,郓城县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建设。一是打造“政策洼地”。灵活运用上级政策,进一步完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规定。二是打造“服务高地”。加快政府提速,减少审批项目,减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集中精力纠风治乱,对破坏经济环境的行为,一经发现,公开曝光,严肃处理。三是打造“安全宝地”。对企业家、外来客商重点保护,树立亲商、扩商、安商、富商的社会风气。明确提出并做到了“企业大门内的事,厂长经理管;企业大门外的事,书记县长管”,下死手刹歪风,割陋习,砍“三乱”,各种经济实体在郓城如鱼得水,茁壮成长。

  当地政府还把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财团来郓城投资。重点抓好现有优势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尽快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支撑县乡财政的民营企业集团。在纺织行业,已涌现出华灵集团、圣达集团、亚世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黄堆集乡西杨林等专业村。仅西杨林就拥有5.5万纱锭、1800台织机。在木材加工行业,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涌现出凯丰、华宇、森鹏等20多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60多个木材加工专业村。在畜产品加工行业,香港富仕达食品有限公司、中德合资绅联肠衣有限公司、郓城黄河食品公司等企业成为该县畜产品加工生产和出口龙头。

  郓城“草根经济”的迅速崛起,在推动经济效益增长、财政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红火火的民营经济不仅为郓城人民带来了富足,而且成为城乡联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助推器。

刘考勇 王金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