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基金理财走进中国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张东臣

  眼下,证券投资基金正迅速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在散户纷纷抱怨“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同时,股票型基金却为投资者带来了翻番的回报。截至12月1日,平均收益率已经达到93.89%,有32只开放式基金收益翻番,收益率最高的达到141.12%,表现最差的也超过60%。

  就在一两年前,为了完成基金代售的任务,银行还不得不向内部员工硬性摊派。而如今,财富效应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银行柜台前又排起了长队,人们争相申购基金,以至于基金公司的客服系统不堪重负,网站陷入瘫痪。

  “募集400亿元,创全球单日募集金额的最高记录,而且这些资金90%以上应该都是出自普通投资者。”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首发仅募集一天就宣告结束,首发规模、发行速度均创中国基金业之最,成为今年诞生的第6只百亿基金。嘉实也将因此成为首家资产管理规模首超千亿的基金公司。

  消息传出后,业内人士无不感到震惊,就连嘉实基金本身也觉得意外。“仔细一想,却也在情理之中。”一位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评价说,基金之所以销售火爆,一方面是由于A股市场整体复苏,投资者对

中国经济和不断改革开放的中国证券市场有信心;另一方面是人们的理财需求和意识不断增强,基金作为一种专业的理财工具也日渐被认可。

  对于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往往习惯于储蓄为主的理财方式。然而,一方面国内存款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如果扣除通胀因素和利息税,实际利率几乎为“零”,甚至为“负”;另一方面,却又都面临着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诸多的巨额开支。如何开源节流、打理好家庭财产,如何分享国民经济的高增长,成为眼前的现实问题。

  尽管可选择的理财工具越来越多,如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信托、期货、权证、黄金、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以及收藏品等,但是由于普通投资者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时间、精力,再加上国内市场、产品仍不成熟,信息不对称、诚信缺失等原因,投资者往往面临巨大的风险而无所适从。

  对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基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购买基金,就相当于付出很低的管理费,雇用了专业的团队帮你投资理财。国内基金业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从初创期步入成长期。基金业实力日益壮大,监管逐渐完善,投研实力不断增强,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在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羽翼尚未丰满之前,目前的公募基金在证券市场基本没有强大的对手,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这也是国内基金轻而易举就能跑赢指数的重要原因。

  有专家指出,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阶段,往往是一国证券市场即将起飞的前夜。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以及《国九条》的落实,国内证券市场发生质变,大批大盘蓝筹股陆续上市,为基金业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投资能力确实不如专业人士,而越来越多的职业股民也纷纷“弃暗投明”,变身为“基民”。

  “买开放式基金可以养老”,很多人对这一说法仍半信半疑。在美国,共同基金总量为8.9万亿,有半数家庭把购买基金作为主要投资品种,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达到20%,是名副其实的大众理财工具。其中,个人退休计划和

企业年金DC计划规模达到了3.4万亿。基金持有人多为介于35-45岁、高学历、中等收入的已婚人群,投资对象主要为股票型基金。

  400亿的天量发行已引起基金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并告诫基金公司应保持冷静头脑,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扩张,要量力而行。“物极必反”是一种哲学,“强者恒强”同样是一种哲学。对于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用

证监会尚福林主席的话来说,“既不能消极悲观,又不能盲目乐观。”但有一点却可以断定,“全民炒股”时代已经过去,“全民买基”时代已经到来。只有着眼于长期趋势,才能熨平短期的波动和风险,国内基金业虽然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终究瑕不掩玉,伴随着基金业的空前发展,一个真正的大众理财时代正迎面走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