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北大教授张维迎:进军500强不可盲目地只求速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15:56 中国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如果把全中国的企业合并成一家,那肯定是世界500强第一名,这么做又有何意义?进军500强,不可盲目地只求速达

  12月1日,法国《费加罗报》援引该国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说,在今后3年中,50家中国企业有望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研究报告说,2010年前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将达到50家,而目前只有2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10年前则仅为3家。

  但我们要反问,三年以后,当世界500强中的中国面孔增多时,是好事还是坏事?

  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大企业。谈到大企业,人们的描述往往集中于它们的规模:资产、利润、销售收入占到全社会GDP的多少等。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从大企业的本质来看它的重要性。

  我把大企业的形成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创业的核心技术。第二,规模经济,也就是成本优势。第三,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第四,品牌价值。第五,资源垄断。

  反过来看,中国今天的大企业之所以成为大企业,靠的是什么?根据我上面列举的因素和对实际状况的分析,我的总结是:资源垄断第一,规模经济第二,品牌价值第三,供应链管理能力第四,核心技术第五。跟人家差不多是倒过来了。

  看一下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统计,有些信息很有意思。比如能进入前15位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其中包括牌照资源、号码资源这些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垄断。所以我的第一个判断是,资源垄断是中国企业目前进入500强行列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快速兼并目前也成了国内企业迅速壮大的一个手段。

  《费加罗报》的报道说明 ,中国企业向世界超强企业行列进军的速度比当年的日本企业快两倍,日本企业从发展、壮大到有能力进行跨国收购用了25年,而中国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用了不到10年。

  我认为,这样“拉郎配”式的快速联姻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具体表现在:第一,我们的资源垄断拼不过别人的核心技术,并且垄断资源也可能化为乌有;第二,我们的成本优势拼不过别人的品牌优势;第三,我们的生产能力拼不过别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做才能保证我们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既多又好呢?

  首先,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在产品研发上增加投入,增强自己开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不能老用别人的技术来发展。因为别人的技术终究有限制,利用到一定程度人家就不给你了。

  接下来,企业还应该多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你不是国际名牌,就很难是国内名牌,同时要提高我们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我们过去太习惯于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而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这会妨碍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合作。

  最后,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的企业合并成一家,那肯定是世界500强的第一名,但那么做没意义。我建议以后在合并企业的时候,要像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由一个独立的反垄断机构来审查,如果会给全社会带来不利,这种合并就不能进行。(文章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