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生灭不息的纽约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7:07 21世纪经济报道

  ·纽约经济杂谈之四·

  经济随笔

  文/张帆

  纽约就是这样一个不以产品为工作对象,每个人都以其他人为工作对象的相互服务的超级村庄。

  纽约市的产业结构是后工业化产业结构典型中的典型。一般说的三个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可是纽约市除了服务业还是服务业。按就业率计算,2000年纽约市的第一产业(农业和采掘业)占0.1%,第二产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占10.9%,第三产业占89%。这即使在美国,也是产业结构的极端。美国全国2004年三个产业的比例是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20%,其余是第三产业。当然,纽约是一个城市,不包括农村,与美国全国有不可比之处。如果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看成一个梯子,纽约市的产业结构就在梯子的最高一层。

  服务业独大的局面是制造业直线下降的结果。纽约的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只有制造业江河日下。以就业人数计算,纽约市制造业雇用的工人从1990年的35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22万人,制造业在总就业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0.9%下降到2000年的6.6%。全美国制造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从1979年的23%下降到2004年的13%(JoshWhitford,TheNewOldEconomy,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p.1),损失了近1000万个就业岗位。纽约和整个美国正处在一个非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过程中,不过纽约比全美国先行一步。

  制造业的江河日下,使纽约成了一个服务业的海洋。服务业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不管部”。所有无类可归的产业都被丢入了服务业。在后工业化时代,庞大繁杂的服务业其实需要进一步细化。我们且看纽约的服务业包括哪些行当。根据人口普查,2000年纽约市328万就业人口中,有121万从事管理和专业性工作,90万从事销售和办公室工作,61万从事(狭义的)服务性工作,21万从事建筑和维护建筑的工作,36万从事制造和运输工作,此外还有1464人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就产业而言,就业人员中有23%(77万人)在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业,12%在专业科学管理业,11%在金融保险和

房地产业,9%在零售业。再看细分的职业,大中小学教师和教师助理是人数最多的一个职业,有十几万人。律师和律师助理也很多,据说全世界有一半律师都在美国。很多艺术家、演员、设计师聚居在格林威治村,光制片人和导演就有近万人,作家也有万人以上。医生、注册护士、从事家庭护理服务的人更多,满街都可以看到穿着医院工作服的人们。每个公寓大楼都有穿制服的专业保安日夜看门,公寓管理员和打扫卫生的也数以万计。厨师和饭馆服务员各有几万人之多,据说曼哈顿的饭馆服务生的文化水平很高,不乏大学生端盘子的案例。纽约就是这样一个不以产品为工作对象,每个人都以其他人为工作对象的相互服务的超级村庄。

  服务业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可以把它粗分成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如果把零售、餐饮等行业作为传统服务业的话,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就比较新鲜。证券和金融服务的销售人员加上保险经纪人是一个传统的高“技术”、高收入的职业,人数众多。秘书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技术”性行业,纽约的秘书极其专业化,秘书的效率极高。当然真正的高科技还是电脑工程师和系统设计师,纽约这方面的人才也有几万人之多。曼哈顿纽约大学附近的几条街,遍布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硅巷”(SiliconAlley),俨然是东部的“硅谷”(SiliconValley)。

  说来说去,纽约各行各业的龙头老大还要数金融保险业。2005年纽约市金融保险业的就业人数占9.1%,创造的工资却占总工资的32.3%,人均工资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高达每人每年24万美元。金融业对纽约性命攸关,金融业对其他行业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为金融保险业服务的行业数量众多。华尔街收入的增加使零售业的销售增加,使高价房地产的销售增加。华尔街的年终奖金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特别是“911”以后,纽约市政府最担心的是华尔街迁出纽约市,比如说搬到哈德逊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州。由于高科技的发展,纽约证券交易所搬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技术上都可以办到。这种搬迁之所以没有发生,是因为除了技术因素外,金融保险业还需要密集稳定的社会联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历史上逐步形成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对很多公司来说,名片上印着“曼哈顿”是吸引顾客必不可少的条件。

  虽然金融保险业是纽约市诸业的领头羊,但纽约市的产业还是全面发展的。这与美国一些其他城市不同。底特律以汽车业为主打产业,匹兹堡曾经以钢铁业为主打产业。这些城市在主打产业遇到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问题时,往往全面崩溃,这种单一产业的风险很大。纽约市比这些城市大一号,其主打产业不是单一的。除了金融保险业以外,纽约市有面向全国的批发业,遍布全市的零售业,以百老汇为代表的艺术产业,联系全球的旅游业。产业的多样化是纽约长盛不衰的保险。

  服务业也不是永无休止的产业升级的终结。外包(outsourcing)已经把非工业化扩展到服务业,把服务业中程序化比较高的部分转包给成本低廉的外国企业。电话总机服务在纽约曾经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小行业,现在已经大部分转包给了远隔重洋的印度。因此当你更新你的信用卡时,在电话中听到洋泾浜的英语时千万不必大惊小怪。时下,每个公司都在内部把工作重新分类,确定哪些是必须自己做的,哪些是可以外包出去的。在变幻的外部世界中,经理们在重新划分企业的边界,把一部分公司的内部组织变成外部的网络关系。

  制造业的衰落和服务业的外包促使纽约考虑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这有相当的难度。纽约的产业升级比任何其他地方都难,因为纽约已经站在产业阶梯的最高一级。发展信息产业?市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利用纽约各大学的优势,发展“硅巷”里的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

股票在20世纪末飙升,但随着高科技泡沫的破灭,许多这类公司在21世纪消声匿迹。总的说,高科技发展的成效并不显著。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纽约确实是一道高难度的算术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发展影视业,把纽约建成东方的好莱坞,是纽约市的又一尝试。最近以纽约为背景的电影数量大增,纽约影视业的雇员达十余万人。中国城常常封街拍电影,遭到店家的频频抗议,成为报纸上的热门话题。娱乐业难道会成为21世纪纽约的骨干产业?试想随着制造业的消失、服务业的外包、股票市场的虚拟化,纽约会变成一个集影视、网络、先锋艺术、旅游为一体的超现代服务业中心吗?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设想吧。

  (作者系美国纽约市政府高级经济学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